A春尖茶:为茶中之上品,采于清明前至榖雨后,分『头拨』『二拨』『三拨』三等,头拨茶白毫居多,二拨茶叶肥质浓,三拨茶又称『春尾』,或谓黑条,较二拨茶更肥大,耐煎熬。
B二水茶:在芒种至大暑时采摘,细茶称『细黑条』,为紧茶表层原料,夏茶称『二介茶』,则粗细均有,为紧茶中层原料,夏尾茶或粗茶,质地粗劣,为紧茶内中所包者,过分粗老者,俗称滑皮,例需禁采。
C谷花茶:当禾谷开花时所采,自白露至霜降止采摘,其白毫尖较春茶尤美观,为味淡不耐泡。
以上小小一段文字,内容颇丰富,已经明白的把早期紧压茶的用料等级清楚的说个明白。我简单说明如下:
1.所谓春茶,采于清明前到榖雨后。清明是农历24节气之一,但是大家不要以为节气是依农历而定,节气的由来是依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订定,因此24节气是以阳历为准。清明大约在阳历的4/4到4/6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度),而榖雨大约在4/19到4/21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0度),整个春茶大约就是在4/5到4/20后所采。
2.一般而言,春茶可采三波,分为『头拨』『二拨』『三拨』,头拨茶白毫居多,二拨茶叶肥质浓,三拨茶又称『春尾茶』,采到三拨茶已经接近雨季,基本上天天都会下阵雨,因为雨水较多,三拨茶较二拨茶更肥大,毛料颜色也因雨水而越来越黑。
3.二水茶其实就是『雨季茶』,又称『夏暑茶』,采摘期间大约在芒种(6/6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到大暑(7/23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20度)这一个半月之间,也是早期普洱茶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基本上二水茶是毛料品质较差的,不过差也有分等级,小差称为『细黑条』,是紧茶表层原料,中差称为『二介茶』,是紧茶的中层原料,大差称为『夏尾茶』或『粗茶』,是紧茶的底层原料,至于特差者称为『滑皮』,照例是不用了。
4.谷花茶大约是在白露(9/8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65度)至霜降(10/24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度)这一个半月之间所采。秋茶的条索也很漂亮,毫显叶肥,而且随着雨水越来越少,品质也会越来越好,直到节气进入冬天,茶树渐渐进入冬眠期而不发芽,采摘期也告结束。
看到以上的内容,有心人可能会惊讶:疑?怎么早期紧压茶并不使用春茶(头拨茶/二拨茶/春尾茶),而是使用夏暑茶(细黑条/二介茶/夏尾茶)?是不是史料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