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茶路开通后,每年开春,多家晋商就派颇有应变能力的伙计前往福建办理茶事,这些头戴圆顶小帽、身穿蓝色长衫和肥大黑裤的伙计,被人们称为“跑南茶的”。对武夷山已很熟悉的晨光先生说,距崇安县(即武夷山市)4公里处的下梅村,是当年晋商开辟古茶路的起点,他的考察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他按图索骥,遍访武夷山的茶山、茶场、古
茶道以及茶商家祠等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北上。在两湖寻访晋商足迹
茶叶是中俄贸易的重要纽带,是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一带以肉食为主居民必不可少的饮品。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福建、江西等省的茶路被阻,晋商为了不中断与俄商的
茶叶贸易,于是常家与大盛魁又在湖北与湖南寻找到新的茶源。离开武夷山之后,晨光先生从江西上饶、湖口西上武汉,开始了他的两湖(湖北、湖南)之行。两湖交界处的湖北蒲圻县、湖南临湘县素有 “砖茶之乡”的称号,这里也是晋商开发茶山和茶园的重要基地。晋商从武夷山转到这里后,发现崇阳、蒲圻两县交界处的羊楼洞一带具有栽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便将他们掌握的种茶技术和制造红
绿茶之法热心地传授给当地农民,使坑种、育苗、移栽、压条等种植技术和炒青、蒸青等加工技能迅速在当地茶家中普及推广。晋商为了方便运输,找当地的技术工人将
茶叶压缩加工成柱状,这就是著名的“千两茶”。此番晨光先生用数码相机不仅记录了湖北赤壁市 (蒲圻现属赤壁市)羊楼洞古
茶道和湖南安化茶农晒茶的场面,而且还真实地拍摄了茶农制作“千两茶”的情景。清代时期,羊楼洞附近最著名的茶山是“松峰”,镇上五条主要街道上就有20多家茶庄,晋商和外地茶商在这里建有数十个
茶叶加工厂。与当年热闹景观相呼应,至今许多村落还留着晋商们的足迹。晨光先生沿着晋商走过的道路在不知疲倦地探究着。他不仅走
茶叶之路的主干线,而且深入到各支线的村村寨寨。当他来到一个名叫“湖南坡”的古村落时,一座住了几代人的老宅墙壁上至今题有“湖南坡茶”的藏头诗:“湖通四海遍地游,南山松柏永千秋,坡上圻茗仙香味,茶得丰收万古留。”当时,他深深地被这个位于洞庭湖西南安化县西北角的小村子所感动了。他所感动的不仅是这里的人,更多的是对晋商创业精神的崇敬,为了开辟“
茶叶之路”,为了保证与俄商交货的合同,为了诚信这个经商之本,茶商们开发茶山、学习种茶技术,经营
茶叶买卖,不远万里,走遍两湖的山山水水,既要植山种茶,广辟茶园,又要雇用工人,开设制茶工厂;既当茶商,走山路、水路、旱路搞长途运输,又要当农业经营者;既要进城镇赴茶市,又要走村落觅茶源……从湖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砖茶厂蒲圻赵李桥砖茶厂和当年晋商采购
茶叶最大的羊楼洞往北到达武汉后,晨光先生西行到了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从天门北上经钟祥、宜城,就到达鄂西重镇襄樊了。之后漫漫茶路进入河南,再一路北上,经过晋商故里,一直到达张家口。而晨光先生也一路劳顿,来到了张家口。之后,他又一直走到当年茶路所经之二连浩特。细细算来,这次出行光南线与中线,他已经花费近万元了。他仍不想停止,但过蒙古、到俄罗斯,走完茶路全程,并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诸如语言、签证、费用等,他要到达库伦(乌兰巴托)和恰克图(俄国)的愿望只能是再找时机了。漫漫茶路见精神喜欢研究晋商家族史的晨光先生,对晋商开拓者崇拜有加。他说,晋商的诚信精神、以义制利以及
茶叶之路上表现出的超人毅力、智慧和谋略,这些都是晋商成就大事业的根本。如果将万里茶路分为三部分的话,北段从张家口到库伦是驼路,约1500公里;中段从河南赊店至河北张家口是车路,约1440公里;南段从福建崇安到河南赊店是水路,约1560公里。三段路程都不好走。水路、车路,有跋山涉水舟车劳顿之艰辛,而驼路则是最危险、最辛苦的路程了。从张家口至库伦,全线3/4是沙漠。行路之人面对残阳和冷月,狂风和沙暴,还要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他们吃的是莜面窝头和咸菜、炒面,喝的是用牛粪烧开的雪水或沼水。中途还要与劫匪搏斗。在浩瀚戈壁滩、漫漫黄沙路上艰难跋涉,在日夜温差有如夏冬两季的环境中生存,这简直是向生命的极限挑战!没有意志和勇气,没有力量和信念,单纯为钱的人是吃不了这种苦的。当晋商精心培育、加工和运送来的
茶叶进入俄国后,俄商从伊尔库茨克西行,穿过西伯利亚和中亚,直到莫斯科和彼得堡。这就是历时200余年,横跨欧亚大陆、能与汉代“丝绸之路”媲美的、鲜为人知的“
茶叶之路”,也正是晨光先生竭尽全力,一直追求、探索和研究的“
茶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