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园建设出现新模式
下一主题:生态建设提升茶业质量
“2号茶样滋味最为醇厚。3号茶样叶底柔嫩。7号茶样香气虽好,但滋味偏薄。14号茶样是广被市场接受的口感……”细品佳茗的同时,品茗组成员也不忘拿起纸笔,一一记录其在品茶过程中的感受,并依次给每个密码茶样打下自己所认为合适的分数。
当然,品茗组的紧张程度远不如专家组。当专家组为哪泡茶叶入围最终的PK赛而“争持不下”时,品茗组的成员早已品完所有茶样,并拿着自己记录的答案围观于专家组的审评台前,希望以最快速度得知专家组的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评断一致。
“所有参赛茶样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各有不同,我已经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茶样,现在就看我的选择是否与评委的一样。”带着些许疑问,些许期待的心情,茶友苏先生如是说道。
果不其然。在比赛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品茗组有不少成员的答案与专家组类似,尤其是在冠军茶的选择中。当然,也有不少茶友所选的前三名与专家组的答案有所出入。
“被市场广泛接受的茶叶不一定就是比赛夺冠茶。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评判一泡茶叶是否是好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标杆。”茶友黄小姐心领神会地表示,制茶师钻研出来的制茶技艺应被茶人所尊重,但一泡好茶的诞生制约因素有很多,我们应该珍惜每泡茶叶。
1 2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