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北派”和“南派”
北派的代表主要指比较干燥的北方,部分茶友认为:南方存放的茶虽然汤色红润,口感柔顺,但容易发生霉变,香味过低,味杂,内心加以排斥。
南派的代表主要指湿度偏大的南方,部分茶友认为,北方存放的茶虽然香味高扬,耐泡度高,但转化时间过长,毫无口感,水粗,内心加以排斥。
但是,正是这样,双方也都肯定了对方的可取之处,使这种争论有了彼此的妥协,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三是“湿仓”和“干仓”
普洱茶没有绝对的湿仓和干仓,干仓和湿仓也不存在绝对的界线。地球人都知道,普洱中的微生物,需要氧气、水份和温度,才能生存。湿仓,或许有几种现象:
(1)湿度过高的地区存放的普洱茶,比如相对湿度常常超过70%的,一律视为湿仓;
(2)技术湿仓,长期处于恒湿仓库的,视为湿仓;
(3)春夏两季茶叶裸放严重受潮的,视为湿仓;
(4)故意泼水做老茶的,视为湿仓。
和以上(1)~(4)相反的则就是传说中的干仓了。这时一定有人质疑:这些仓储,都有什么样的口感?为什么会有人将“霉味”理解为“陈味”?笔者认为,现象(1)(2)在做好防潮的措施下,不会出现“霉味”。而现象(3)(4)一定会出现“霉味”,并且茶叶还表现为不耐泡,无香味,喉部不适,叶底炭化,腐烂。除非变换环境,再陈放很长的时间,让黄曲霉素自然死亡。
根据上述三种对比,由于各地茶友生活的环境,接触的普洱,对普洱的认知差异等等情况不同,容易以偏概全,而且有些不良的茶叶商人“以讹传讹”,把难以标准的东西当作标准,灌输给茶友,作为茶叶的中转站,他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误导作用。
分析了几种情况后,我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当年的生普是普洱真味吗?
多少年的生普才是普洱真味?
北派陈放的普洱味道是什么?
南派陈放的普洱味道是什么?
你能分清陈味、霉味、仓味、杂味吗?
这就是变化!!!
二是认知差异
三是“湿仓”和“干仓”
1是苦涩偏差
2是气味偏差
3是半成品带来的偏差。按照云南省的标准,普洱的定义为:云南省特定区域的大叶种晒青茶经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相关的解释说明,后发酵包括自然发酵和人工渥堆。
口感:商家的信息干预
地域不同带来的变化
仓储条件不同的变化
认知度
态度
三、仓储陈化
北派:体现北方仓储特征,香扬,汤色变化慢。包括华北、华中、西南和北方边界省份等。
南派:体现南方仓储特征,水滑,汤色变化快。包括华南、沿海省份,港澳台,东南亚等。
南派和北派,只是一种“粗放型”的划分。更为具体划分则可能会这样:
(1)高温、低湿:
长期高温,长期低湿
长期高温,短期低湿
短期高温,长期低湿
短期高温,短期低湿
(2)高温、高湿:
长期高温,长期高湿
长期高温,短期高湿
短期高温,长期高湿
短期高温,短期高湿
(3)低温、低湿:
长期低温,长期低湿
长期低温,短期低湿
短期低温,长期低湿
短期低温,短期低湿
(4)低温、高湿:
长期低温,长期高湿
长期低温,短期高湿
短期低温,长期高湿
短期低温,短期高湿
这样的仓储环境组合,读者崩溃,作者沥血,简单的文字,和实际的环境变化,其差别何止千千万万!不同的环境肯定会出现不一样口感的茶!而对于普通的茶友,是无法把全天下的茶喝一遍的。所以对不同仓储的普洱,会有不同的见解。
概括一下,上面的说了三种情况,即,工艺流程,口感取向,仓储环境。这三种情况客观存在许多变化的因素,导致人们在普洱的求索过程中,无法统一认识,使变幻莫测的普洱难以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工艺流程,可控因素较多,相对比较容易寻找标准。口感取向和仓储变化,一方面是因人而异,百人百味,另一方面则因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不同的仓储环境导致不同品质的茶品。因此,考察普洱茶之所以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寻找更多的可控因素,比如湿度、温度的变化,比如对仓储环境微生物的科学研究,都是有利于普洱茶的健康发展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人会喜欢普洱,南北之争也会渐渐平息,这时候,也许我们才能说:普洱真味,其实很简单。(全文完)
文/岭南茶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