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货呢。变化最大的要数是谈论话题了,已不再是那些儿女婚事,家庭琐事,她们也谈论政策形势、发家致富、科学技术,还有国际局势哩……然而,阿婆茶所特有的那种浓郁、古朴的乡情和温馨、甜蜜的氛围依然存在。当年,“阿婆茶”用来消遣解闷,说邻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进睦邻相亲,增进邻舍友谊。如今, “阿婆茶”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社交公关、文化娱乐的渠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开发,周庄阿婆茶已推向市场。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来到周庄,对阿婆茶产生特殊感受,爱吃“阿婆茶”的茶点。周庄人为了纪念她对周庄的恋情,开设了“三毛茶楼”’让众多的中外游客相聚一起,饮用阿婆茶,品尝阿婆茶的茶点,领略水乡古镇的韵味。【习俗】在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习俗,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每当田里农忙完工,村里的每家每户便要喊吃茶,今天这家,明天那户,一家家地挨着轮。那都是婆婆、婶婶妇女们的事,叔伯公公男人们是从不参加的。她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谈这谈那,做着针线,拉着家常。嘴喝了,喝口茶。这就叫吃“阿婆茶”。【注意事项】吃阿婆茶是比较讲究的,十分重视水质、茶点,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活水,水壶往往是祖上传下来的铜吊。炉子是用烂泥稻草和稀后涂成的,叫风炉。据说可以省柴,烧起来又快。用干菜箕柴炖茶,火烧得烈烈的,很旺,铜吊里嗵嗵地热气直冒。一边吃、一边炖,这样那茶才酽、才香呢,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村里的每一位男子都有一手涂风炉的绝活。茶点往往是村里的“传统货”:咸菜苋、酥豆、酱瓜、菊红糕……每年春天,田里的油菜开始抽蕊吐蕾时,每家每户便要去摘菜苋、腌菜苋了,往往一腌就是几大缸。那菜苋名气可不小哩,方圆几十里无人不晓,今天的瓶装菜苋已成了出口创汇产品。【过程】轮着的东道主一早就忙开了;淘米、牵磨、做菊红糕。用模子压制出来的菊红糕堆在盆子里,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真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一口咬上去,香、甜、糯、软,十分诱人。下午,被邀客人便从四处嘻笑着陆陆续续赶来了,每人还带了针线活,有的扎鞋底,有的插花,有的纳衣……她们围着八仙桌一一入座,吃阿婆茶就开始了,做着针线,扯着家常,嚼着咸菜,喝着香茶;热烈地谈着,朗朗地笑着,真是其乐融融,邻里之间一派和睦和亲热……谈论的话题无疑是一些家庭琐事,田里收成,最多的还数是儿女婚事。大多数的姻缘就是在这茶桌上牵线搭桥撮合成的,而且还都美满幸福呢。极个别的青年男女谈不扰,也是双方母亲在这茶桌上吃杯茶,说了声:造个不是就散伙。这也许算得上是“民间婚姻介绍所”吧?阿婆茶成了水乡农村的一种良好风尚,并且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