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特色茶俗
发布时间 2013-03-02 浏览 23295 次
,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因此,若顽童不慎摔坏"结牙壶",老人极为心疼。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总之,旧时"茶房四宝"(潮州炉、开水壶、小茶壶、小茶杯)现今仍为家家必备之物。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待客多用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水仙等乌龙茶佳茗。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泉州最明显,惠安、晋江一带叩指次数较少。

闽南"茶道"除"饮"之外,还很讲究"品",品茶时要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一些地方待客品茗时头遍茶还要倒掉。品时,要小口相呷,形如啜酒。整个"品"、"饮"过程进退有节,出入如仪。

闽南人还有饮早茶之习。同安俗云:"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同安人喝早茶习惯配油条,而厦门人则以油条、炸枣、发粿、花生糕、贡糖等为"茶配",讲究的"茶配"有龙海的"双糕润",南靖的"米香",平和的"枕头饼".吃早茶一般在家中,也有上"茶桌仔"(即茶楼、茶馆)的。因早茶能醒胃健脾,近年省内大中城市部分居民也流行喝早茶。

此外,闽南及闽北一些地方还有一种以中草药与茶配制成的茶饼。闽东霞浦人称之为"草茶",具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及醒目的功效。很受当地人喜爱。

闽南之外,各地区喝茶的道道也很多。福州人喜饮"明前花茶"(即以清明前的青绿茶为茶坯,与茉莉花合制的茶).这种茶福州人几乎家家必备。茶具则不似闽南那般讲究,大杯小碗均可,喜大口喝。闽西连城一带茶俗较纯朴,客来时,一般用早已煎好的"茶婆"(一种粗茶)大碗相敬,很有气派。各地还有以"糖茶"(有红糖、白糖、冰糖之分)待客的习俗。大田、顺昌一带每遇客至,农户均要置一茶杯,放入一块大冰糖,以茶冲之,当地人称之为"冰糖茶",为待客的较高礼遇。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