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茶品鉴
发布时间 2013-03-09 浏览 25028 次

③闷黄 闷黄是霍山黄大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初烘后的茶叶趁热闷堆在篾篮内,生产量大时可用圈席围起来进行闷黄。茶坯上面应覆盖棉布或团簸,保持温、湿度,以便闷黄,时间7天左右。叶色变黄后即可复烘。

④复烘(拉小火)用竹制烘笼烘焙。烘顶温度120℃左右,每笼投叶量以摊放厚度3厘米左右为度。翻烘要轻、勤。烘至茶坯九成干左右即可下烘,然后堆放继续闷黄7~10天。

⑤拉老火 拉老火是利用高温进一步促进黄变和内质的转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锅巴”香。方法是用竹制烘笼烘焙。烘顶温度130℃~150℃,投叶量以摊放厚度10厘米左右为度。采用人工烘焙,两人抬笼仅几秒钟翻动1次,来回走烘几十次。翻叶要轻快而匀,防止断碎和茶末落入火中产生烟味。要烘得足,这样色、香、味才能达到充分发展。烘至茶梗折之即断、梗心成菊花状、茶叶达焦香味浓、芽叶上霜为适度。时间40~60分钟即可下烘,趁热装篓、踩实、包装、密封。

(二)广东大青叶广东大青叶产于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地,是黄茶中品质特殊的茶品。制作工艺有红茶的萎凋工序,又有黄茶的闷黄工序,鲜叶嫩度较高。但由于是大叶种,故枝大叶大,亦称黄大茶。

广东省属南方茶区,北回归线从省的中部通过。五岭又处北缘作屏障,可阻止寒流的直袭。产区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气候温热多雨,年均气温大多在22℃以上,年降水量1500毫米。茶园多分布在岗丘地区,土质多为微酸性红壤,透水性较好,适宜茶树生长。

1.品质特征 叶外形条索肥壮卷紧,身骨重实,匀齐,略显毫,色青润带黄。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浅黄,芽叶完整。

2.采制方法(1)采摘标准 及要求 大青叶以大叶种品种作原料。采摘标准为1芽2~3叶。要求老嫩一致,不采过嫩芽叶,不采单片。采回后略经摊放即付制。

(2)加工方法①萎凋 大青叶不同其他黄茶,它的第一道工序需经萎凋。萎凋可分日光萎凋和萎凋槽萎凋。日光萎凋系把鲜叶薄撒在竹帘上,在日光下晒,10~15分钟翻动1次,待芽叶绵柔、色泽暗绿,即可收拢至荫凉处摊晾。如若萎凋不足,可再置日光下晒5~10分钟,以晒至含水量68%(夏茶约70%)左右为宜。室内萎凋以室温28℃左右为宜,一般萎凋4~8小时后,鲜叶青气消失、发出淡淡清香即为适度。

②杀青 大青叶一般采用机械制作,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以杀透、杀匀为度。

③揉捻 用机械揉捻。高级茶需轻揉,以保芽毫。采用通常的“轻-重-轻”加压程式,待茶条紧结即可。

④闷堆 将揉捻叶盛于竹筐中,堆积厚度为30~40厘米。上盖湿布,置避风潮湿的洁净之处,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下闷4~5小时,在室温28℃的环境中闷3小时。待茶色黄润、散发出一种浓郁的特殊香气即可。

⑤干燥 大青叶干燥分毛火和足火2种。毛火一般采用焙笼,具有炭火的火香味。毛火火温110℃~1200℃,烘时12~15分钟,下焙摊晾。足火火温90℃左右,烘至毛茶含水量6%即行装袋入库。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