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茶科所管理人员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位工作人员忙上前巧妙地阻止:“大红袍是最珍贵的武夷
岩茶,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都喝过它呢!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喜欢喝的
茶叶,革命不革命?你们谁敢砍大红袍茶树,谁就是阶级敌人!”红卫兵们一听说毛主席喝的茶中还有大红袍,只好作鸟兽散。公社文革组长承担“破四旧”的任务没完成,找吴队长从改“大红袍”之名作为“破四旧”的切入点。吴队长连夜找到武夷
岩茶茶科所的工作人员说:“看来大红袍非改名不可了。最近毛主席发表了《咏梅》的词,又有《咏梅》的诗,梅花象征坚强的革命者,那就把‘大红袍’改为‘大红梅’吧?”“大红袍”以“大红梅”作掩护,顺利地过了“破四旧”这一关!后来,喜爱武夷
岩茶的海外华侨发现出口贸易中的
岩茶“大红袍”不见了,而是换成了“大红梅”,海外侨胞提出要把茶名更正过来。这时,电影《红岩》给了茶科所灵感。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的,那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不就更理想了么?虽然这更名也带有几分荒唐,但毕竟大红袍的生长环境与“岩”密切相关,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大都是赤红色。叫“大红岩”革命化也浓得很,比起“大红梅”来更接近
岩茶的本质。于是,大红袍又有了第二个新名字“大红岩”。老茶农吴煊海说,与“大红袍”一同被更名的还有“
铁观音”。观音是典型的封建主义代表,自然也在“破四旧”之列。与“大红袍”命运一样,“
铁观音”更名为“铁冠音”。到“文革”中期,毛主席发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武夷
岩茶的生产与加工都进入了正常化。
茶叶生产出口部门才悄悄恢复了“大红袍”和“
铁观音”的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