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两三千莞人涌入云南茶
下一主题:走在崎岖的收藏路上
其实,这是经济学家总结的:任何一个行业,经过7-8年的运作会达到一个顶峰。那么,从2007年普洱茶跌倒最低谷算起,2013年是第七年。
第二个原因,有资金在炒。现在煤矿不好做了,房子不好炒了。那么,总有资金找出路,于是,普洱茶也算一项选择题。资金涌入勐海,勐海一年的总产量不过1.2万吨,按照30元均价来计算,总额在3.6亿。有人拿5000万出来在勐海街上收茶,那么整个市场就觉得茶叶原料紧张了。为什么能做到?因为茶农有5斤卖5斤,有10斤卖10斤,二道贩子同样如是,所以,只要新茶上市的前十天收断货,价格不猛涨才怪。因为,勐海区域的上万吨茶不是一天就上市的。
说个题外话,大家为什么都要去勐海收茶呢?市场上大部分人都认为勐海茶最好,其实这是个误区。勐海茶总产量是1.2万吨,总销量约4-5万吨,这就是说明有绝大部分原料是临沧茶、思茅茶等其他外地茶,只不过在勐海流转,加工而已,类似于清朝普洱茶于普洱府交易是一个道理。
第三个原因,嗯?好像我的书中也说过。外地茶商跳过中间商,跳过厂家,直接上山收茶去了。一个河南茶友发的图片可以说明,她忙活了一半天也就收了不到三张席子(摊凉)二十斤大树茶。全国的茶商都上山,每人采购几斤,大树茶的价格就涨了,涨了。
第四个原因,那个独步的品牌又猛炒了,那个看到个广告片,有人居然说07年7542是优质茶,现在又涨到24000元/件了。如果是优质茶,为什么要切碎呢?不要跟我探讨工艺。中小叶种冒充大叶种而已。有人要玩博傻的游戏,有人要趁机猛抛07的存货,如此而已,涨了,涨了。
文/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