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茶马古道,东汉时期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 2013-06-04 浏览 26437 次
,茶在唐代才有记载,“陕青茶”(陕南紫阳、平利等县茶叶的简称)明代才大面积栽植,形成茶园。但据史料记载,茶原产地就是中国,唐时输出国外甚多。公元前1世纪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汉代蜀人,可能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华阳国志·巴志》有“园有芳弱香茗”,说明当时已开始有茶园。三国时成书的《广雅》记载:当时茶饼的制作方法,“荆巴采(茶)叶作饼”。安康地域分野,《禹贡》属荆州,是以历代视安康为荆巴之地。而安康北有秦岭横亘,南有巴山与四川毗邻,东与荆鄂西北接壤,汉江以南广大地区与四川连山共脉,同属一个生态系统。是以研究者认为安康亦为茶叶发祥地之一。由于隶属变换不定,忽荆忽蜀,故史载阙如。唐代陆羽《茶经》《新唐书·地理志》对安康地区产茶和茶事活动都有明确记载。平利县西河乡曾出土一件南北朝时期的煮茶用青瓷注,说明早在5世纪安康就有了煮茶之风。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紫阳县宦姑镇发现了一处唐代窖藏,出土了大批“开元通宝”铜钱,藏钱的器具竟是烹茶用的青瓷注。这些出土实物,也有力地证明了种茶、饮茶等茶事活动在安康民间的普及。安康境内紫阳、平利、汉阴等县都出土有秦、汉时期的巴蜀柳叶剑(图4)、青铜鍪(图5)等,这些也说明安康地区在当时就和四川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兴安州志》创修于明成化戊戌秋(成化十四年,即1478年),对明代前后茶马古道没有记载。有关史料记载,宋时就有茶马司官署。宋代于成都、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买马司。其后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遂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置提举官,掌以川茶与少数民族贸易马匹。明初在秦、洮(治今甘肃临潭)、河(治今甘肃临夏)等州,清代在陕西、甘肃两省均设茶马司,置大使,职掌与前代同。清初又在陕甘两省设御史专理其事,一般称为茶马御史。据相关资料显示,陕南的茶马古道在1000多年前便融入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而陕西紫阳就是这条茶马古道上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产于紫阳的“紫阳毛尖”茶便是这条通道上久负盛名的品牌。现在链接西南茶马古道的环节之一--紫阳茶马古道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康境内的茶马古道及其对陕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紫阳茶马古道同样是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安康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进行考古发掘。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