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春茶已过,但是前来陈进山茶厂探访的茶人朋友依旧热闹,半晌工夫,陈进山的办公室又来了两群外地来巡山买茶的茶商。
普洱市的茶树一般可以采摘三季,春茶品质最好、秋茶质地稍逊,夏茶量最大,但是质量稍微差点。
“这里的茶比福建早采摘半个月,但是比如头春采摘完,茶农没什么事情了,福建就有老板过来,请这里的采茶工去福建采摘,因为福建现在人力贵了,一般的百姓也不愿意干这样的活,就来山区云南求援,每次一车都拉几十个人过去。”
陈进山和老陈一样,作为传统的云南人一辈子就呆在云南不愿意出去经商。而善于走南闯北的福建商帮、广东商人例如茶行业的,浙江商人,会举家迁出,逐水草而居,许多福建的茶商看到普洱茶的商机,便在普洱市买房住下,每年到了12月茶行业不忙了,回家过个年,再出来。
“真正会赚钱的是外地来的茶商。”老陈道:“对于我们来说,茶的质量与品质是我们的生命,自己把不住品质的茶叶,不会放入市场。但是外地过来的茶商做茶叶,更多经的是‘商’。”
“道理很明白。”陈进山道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普洱茶在全国很热,但是毕竟喝茶、收藏普洱茶的,对于茶叶的了解大多数一知半解,可钻的空子很多。我们对茶是一种敬重,而真正把茶当做生意来做的人,低买高卖,只要赚到钱就好,不用管品质。”
老陈跟记者分享了一个例子,两年前其一个朋友,接待了广东一组客人,连泡了好几道质量上乘的好茶给客人喝,客人均是不满意,最后没得办法,泡了质量偏差,但是味道有点怪的熟茶给客人。客人喝了直呼“就是这个味,你们有多少?”
结果朋友随口开了一个高价,客人一下拉了几百斤走。朋友说,跟着几个晚上没睡好,怕这个广东客人拉回去被鉴定出来后悔了找其算账,谁知过了段时间,广东客人再又定了几百斤。
在茶人看来,做茶与经商,是两码子事情。真正会做出好茶的茶人,或许赚不到钱,而不懂茶半路出家的商人,经商的手法去做茶,钱财就顺溜而来。
“现在普洱茶做的人多了,外地来的浙江商人、福建商人等,慢慢也把触角深入房地产、加油站,或者各种各样来钱的生意。可能茶叶就是他们产业的一部分。”老陈说道:“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依旧守候着这份祖上留下的生计。赚多赚少已经不是很重要,只要不砸了自己手艺的招牌就好。”(节选自《普洱:茶人与茶商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