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带来南美白对虾精养模式 虾料销量老大或易主
发布时间 2013-06-18 浏览 23722 次
p>  浙江人普遍采取精养模式,一年两造。2012年养殖成功率比较低,大约只有2-3成成功,其中梅陇农场成功率相对较高。不过,与华南诸多对虾养殖市场相比,汕尾的养殖成功率相对更高。业界多认为,这跟汕尾刚刚开始养虾,水质相对较好有关。养殖户对品牌虾苗比较青睐。2012年放苗密度普遍为4-5万尾/亩,但2013年普遍降低投苗量,大约为3-3.5万尾/亩。

  福建养殖户主要来自福州市罗源县。罗源靠海,当地对虾养殖一度兴盛。因为家乡鱼塘被征收,大部分养殖户陆续外出租塘养虾,其中有部分于2011年开始进入汕尾,目前承包虾塘大约6000亩。

  主做福建养殖户生意的饲料经销商陈老板介绍,他们主要采取一次放足、分批捕捞的养殖模式。养殖户一般在每年清明前后放苗,10-20万尾/亩,土苗居多。从80天开始捕捞,到150天干塘出完,亩产普遍为800-1000斤/亩年。养殖户主要使用低档虾料。

  本地养殖户采用了潮汕地区最普遍的鱼虾混养模式,以虾为主,鱼为辅,轮捕轮放。虾苗以土苗为主,鱼虾混养料,亩产普遍为1000斤/亩年。随着浙江人的进入以及饲料企业集团的宣传,当地也有少数养殖户开始尝试精养模式。不过,珠三角某饲料企业汕尾市场业务员张玮(化名)认为,本地养殖户以老年人为主,不像浙江人那么年轻,转变过程相对比较缓慢。

  海大虾料销量第一

  海大、粤海、恒兴与通威四大对虾饲料厂家都已经进入这个市场,但近几年市场占比有不少变化。张玮介绍,恒兴在汕尾市场进入得非常早,主攻本地养殖户的混养料市场,多年来都居于第一。但近几年,随着浙江养殖户大量进入,恒兴逐步被海大赶超。

  《农财宝典》记者多方了解到,2012年海大以4000-5000吨位居第一,粤海大约3000-4000吨,位居第二,鹤山海龙大约有2000吨,位居第三。恒兴、通威以及明辉、世海等企业也都有少量销售。

  不过,这个格局或许会在2013年被打破。张玮介绍,由浙江老板应设龙投资成立的海丰县正道水产服务部已于年初开始与粤海合作,该服务部经济实力强大,经营思路清晰,很可能帮助粤海打败海大,成为汕尾土塘虾料市场的老大。据悉,正道水产目前已在汕尾承包了2000亩虾塘,采取公司化运营机制,还将在汕头建设冷冻厂。

  海大继续坚持服务营销的战略——做示范户,研究养殖模式,大量业务员下沉终端做服务。目前,海大在惠东、汕尾与惠来市场一共有14-15个员工,远高于同行。海大汕尾市场负责人林洁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公司今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养殖户一定要养成,没有这个,经销商与厂家都无法发展。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