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ensis),是一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物种,但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等),可以制茶饮用。对1号大茶树的树龄,专家们根据其树体高幅度、树干粗度与云南已知同种野生古茶树相比较,同时参照当地居民世代推测,认为应在千年以上。3、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科学价值3.1、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所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创世界古茶树新记录。与镇源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作比较,勐库群落海拔2200—2750m,高于千家寨群落的2200——2500m;勐库群落面积800hm2,大大超过千家寨群落的280hm2;勐库群落野生古茶树密度平均每62m2为19株,而千家寨群落野生古茶树密度平均每62m2仅1.4株。两地均为较为原始的大理茶种野生古茶树群落。勐库1号古茶树与千家寨1号、2号古茶树作比较,勐库1号古茶树海拔2720m,是目前发现海拔最高的千年古茶树,而千家寨1号、2号古茶树海拔分别为2450m和2280m,;勐库 1号古茶树基部直径1.04m,胸径1m,与千家寨1号古茶树(基部直径1.2m,胸径0.89m)相近,但明显超出千家寨2号古茶树(基部直径1.02m,胸径0.86m);勐库1号古茶树高为16.8m,低于千家寨1号(高25.6m)、2号(高19.5m)古茶树;勐库1号古茶树树幅13.7×10.6m,也不如千家寨1号(树幅22 ×20m)和 2号(树幅16.5×18m)古茶树。

3.2、勐库野生古茶树是一个野生茶树物种,在进化上比
普洱茶种(Camellia sinensis)(包括若干栽培品种如勐库大叶茶等)原始。勐库大叶茶原产地就在勐库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岛和公弄两村,具有叶芽肥硕、茸毛特显、持嫩性强、适制性广、产量高等特性。该品种在省内转播较早,1912—1941年间,腾冲一带曾多次引进勐库茶种,并种植成园。20世纪50年代以来,勐库大叶茶又被省内外大量引种,不仅在云南普遍种植,而且在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等省区也有大面积引种。1985年,勐库大叶茶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作为云南大叶种茶树主要栽培品种之一的勐库大叶茶与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同出一山,这对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变、分类和种质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3.3、勐库野生古茶树是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宝库,由于所处海拔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3.4、双江勐库高海拔超大面积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云南南部、西南部(即澜沧江下游流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双江县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4、 两点建议4.1、勐库古茶树群落是云南古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江县有关领导应积极参与即将启动的云南古茶树、古茶园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努力争取使勐库古茶树群落成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利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双江县或勐库镇应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落实专人,做好保护工作,以确保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顺利进行。4.2、2003年春季,采集勐库野生古茶树和勐库大叶茶一芽一叶鲜叶,分别制成茶样和生化分析样,进行审评、分析和比较,以确定野生古茶树的适制性、品质特点和商品价值,并可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结合二者的植物学形态特征,探讨二者之间有无一定的内在联系或演变关系。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考察鉴定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农科院
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担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闵天禄研究员担任,其他专家包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所长张俊副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书记王平盛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蔡新教授、昆明理工大学侯明明教授、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曾云荣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