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径1.13米;保山地区保山市潞江乡德昂旧寨的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08米;大理州永平县伟龙村的伟龙过渡型古茶树,干径1.07米;保山地区保山市高黎贡山的挂蜂岩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7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干径1.04米④;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镇的帮骂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3米;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大黑山的巴达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3米;思茅地区镇源县的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干径1.02米。这些粗壮、高大的古茶树实属世界罕见,云南独有;它是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孕育出的当今世界上存活着的最粗壮的古茶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云南具有当今世界上存活树龄最长的古茶树。云南古茶树生长年代非常久远,树龄最长。我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论证,到目前为止,有论证文字记载树龄最长的是:临沧地区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据《中国云南名茶大观》大型彩色摄影艺术画册载:"凤庆县香竹箐人工栽培型大茶树,经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树龄高达3750年"。其次是思茅地区镇源县千家寨龙潭野生型古茶树和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也称1号、2号古茶树。据《农业考古》杂志《中国
茶文化》专号2003年第2期,黄桂枢《论
普洱茶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文载:"……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1996年11月经国家、省、地的10人专家考察论证,1号古茶树,茎部干径1.2米,树龄2700年;2号古茶树,茎部干径1.02米,树龄2500年"。《中国古茶树》书中,《云南古茶树的分布与保护》文载: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古茶树,树干直径1.04米,据傣文记载测算,树龄已有800余年。其余古茶树,树龄大都没有实数记载,大都用千年以上的大概数字表述。根据树干直径用同位数计算,再加上其它综合方法测算,这些古茶树,树龄应该有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三千多年不等。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繁衍了当今世界上存活着的树龄最长的古茶树,对茶树的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活证据,对这个系统的理论支持,最客观、具体、公正,最具有说服力。云南现存活着大量最粗、树龄最长的古茶树的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紧连西南部的红河地区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就不容置疑了。 二、 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面积众多、利用价值优越云南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面积多达五十余万亩。我国古茶树有四个集中分布区,云南就占有三个区,占了分布区的75%,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云南古茶树集中分布主要在西南茶区,西南茶区有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的全部系、种;其次是东部和中部茶区。据初步估计云南有古茶树不下五十余万亩。仅临沧一个地区,近年统计古茶树就有150500亩。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广泛、面积众多的客观事实,充分说明了年代久远的古茶树种质资源多,古茶树群落繁衍生长的就多,这是普遍的植物繁衍规律。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价值巨大。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系类齐全,种类众多,为开发利用古茶树品种资源,培育高优良茶种,生产高优生态
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利用古茶树种质资源,直接生产出较好
茶叶的,目前有以下几个地区的古茶树群落。临沧地区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帮骂野生古茶树群落生产出较优质的
茶叶。该群落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帮骂雪山的原始森林中,集中分布面积达12700亩,每隔5至10米就有一株高15米以上的野生茶树的生长,株高3米以下的茶树随处可见,最粗的1号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700米,干径有1.03米,颇具代表性。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古茶树生长海拔高、面积大、密度高、茶树多、长势好、饮用佳的古茶树种群。2003年3月用1号古茶树制蒸青样送农业部
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1号大茶树水浸物48.3%,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8%、云抗10号47.0%;茶多酚29.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34.7%、云抗10号28.4%;水浸物和茶多酚含量介于两个对照之间;氨基酸4.4%,对照样勐库群体种2.4%、云抗10号3.6%,明显高于对照样;咖啡碱3.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云抗10号4.7%,明显低于对照样。仅就主要内含成份指标而言,勐库野生古茶树已达到或优于栽培茶种的水平,大规模开发新的商品茶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思茅地区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群落生产出优质的
茶叶。该地区对镇源县千家寨古茶树等七个茶样分析,水浸物为35%~39.98%;茶多酚含量为22.21%~36.11%;氨基酸含量在2.23%~3.56%之间;儿茶素总量在5.1%~7.9%之间;咖啡碱在2.19%~3.58%之间。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水浸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成分,接近栽培型茶种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对古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