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疯狂普洱茶”
发布时间 2013-07-15 浏览 29904 次
牌的普洱茶,原料来自于2006年—2008年,没有发现任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周红杰说:“这个时间段是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之时,这项实验证明云南茶叶整体上都是生态环保的。”阮殿蓉也告诉记者:“我认为,云南茶叶生长的环境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

  普洱茶的魅力既来自原料,也来自独特的加工工艺和仓储环境。“单纯重视原料好坏,就不能完整领略普洱茶之美”,多年和普洱茶打交道的魏东说。他还提醒:“利用普洱茶投资,也要注意仓储发霉和市场变现两个风险。”

  3 让茶农富起来的路还很长

  云南茶叶主产区多属贫困地区,推动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让“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

  少数“山头茶”热卖,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云南茶农似乎很有钱。然而事实是:大多数茶农的生活还很困难,“鲜叶能卖上米价,毛茶能卖上肉价”就不错了。云南茶叶主产区都是边疆民族地区,其中许多地方还是贫困地区。

  王兴原介绍,云南茶叶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产量全国第二,但产值排在第四五位。据报道,湖南一个安化县,2012年黑茶的产值达到35亿元,而云南全省的产值是135亿元。这说明,普洱茶“好茶还没卖出好价钱”。王兴原说,云南毛茶的每公斤的均价是五六十元,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何将“山头茶”热“传导”至整个普洱茶行业,惠及大多数茶农,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此次“山头茶”涨价再次证明:云南茶叶必须擦亮“生态”这块牌子。魏东告诉记者,密植的台地茶容易生虫,使用农药在所难免。而经过“七棵留一棵”、种遮阴树等改造后,一公斤毛茶的价格能从二三十块提高到100多块。普洱市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生态茶园改造,每亩地还给茶农发放几十元补贴。魏东观察:“云南茶叶台地茶和古树茶的传统分类之外,生态茶正成为新看点。”

  以产区为标志的“山头茶”走红,让从事普洱茶品牌经营的一些企业家心里五味杂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吕才有院长认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方向,而“普洱茶品牌打造及市场开拓目前仍然是短板”,这也是制约云南茶叶价格的根本原因。

  刘雄告诉记者:“别看现在茶叶卖得好,要是哪天茶商不上门收购,茶农们就没辙了。”陈柳宾也认为,云南茶农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不如沿海地区,还是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如果云南多几个‘大益’这样的优秀企业,就能带动更多的茶农增收。”

  今年6月,云南农业大学校校长盛军牵头成立了“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抱团出海”。吕才有说,普洱茶市场的开拓,需要“通力合作,协同攻关,科技先行,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是目标,打造品牌是重点,建立基地是基础,企业带动是龙头”,王兴原说,这就是云南茶叶要走好的路。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