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80后”女制茶师季素英的幸福世界
发布时间 2013-08-26 浏览 24909 次
间的炒锅,一个小小的错误姿势,就会给手带来很大的伤害。

得益于生长在武夷街道黄柏这个产茶大村,家家户户都种茶、做茶,制茶师傅也比较多,2003年至2006年的做茶季,季素英每年重点学几道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工序。边学边做、边做边问,直到2007年,她终于学完了整套工序,开始自己尝试着做茶,虽然制优率不高,但可以品尝到自己做的茶,那份成就感足以让季素英开心不已。

随着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传承武夷岩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显得尤为重要。多年之后,季素英还记得师傅叶启桐收她为徒时的情景。那是在2009年,季素英正在黄柏村的一家茶厂里摇青,尽管摇破了皮,可手上的活仍在继续。从1斤半茶青开始摇,不时加茶青,加到后面,水筛上的茶青足有七八斤重。季素英将这些茶青全部摇到一定程度后才休息一小会儿。适逢叶启桐到这家茶厂了解做茶的情况,看到季素英在摇青。趁她休息,叶启桐询问了一些情况后,感慨地说:“做手工茶很苦,很多年轻男人都不一定愿意承担起传承传统手工制茶的担子,没想到你一个女孩子竟然有这份毅力。”自那天起,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的叶启桐对季素英倾囊相授。

“产业要求有规模有标准,但文化要求个性、独特和差异。”叶启桐说,武夷茶价值的提升,得益于对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坚持传统制作技艺,保持个性化发展,可以为不同口味和喜好的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他欣慰地说:“很高兴有年轻人愿意吃这份苦,愿意对制茶技艺进行传承。”

如今,季素英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制茶师,经营的其云岩茶有限公司坚持每年生产一定量的手工制作茶叶。她不仅指导公司里的制茶师,而且陆续培养了武夷山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的一些对做茶有兴趣的学生,多名学生参加一些制茶技艺比赛获得了好名次。

对爱茶人来说,能喝到一泡好茶是幸福;对季素英这名女制茶师来说,能做出一泡好茶是一种幸福。“坚持做手工茶,只有更多的亲身实践,才能对茶有更深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从中获得快乐、获得幸福。”季素英如是说。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