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养蜗牛 茶农增收入
在安溪县芦田镇芦田村,有一片特殊的茶园,每株茶树上都爬满了蜗牛。这是当地茶农增加收入的新尝试。
记者在茶园里看到,一只只伸出触角的白玉蜗牛正趴在茶叶上。据相关负责人李金文介绍,他们在茶树底下进行蜗牛养殖,因为蜗牛不挑食,腐烂的茶叶、茶梗都是它的美食。同时,蜗牛的粪便可以作为茶园的有机肥,有利于促进茶叶的生长、品质的提高。蜗牛又属于冷血动物,雌雄同体,既能食用又能药用。养殖户通常一年可繁殖3批蜗牛,4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华侨大学园艺系硕士生导师刘建福副教授表示,这是一种很好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循环经济类型的农业,符合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茶树草木放养 还原自然环境
记者还发现,在桃舟乡吾培村的一些茶园里,茶树和草木一同生长,分不清哪是茶,哪是树,只能靠着田间一块块黄色的诱虫板才能找到茶树。这是该村在茶园管理中尝试“放养”模式后呈现的景象。
“茶园管理采取放养模式,为茶树还原自然生长环境。”肖连地告诉记者,所谓的“放养”就是茶园管理时不喷洒除草剂,让草木和茶和谐相处,营造出一个自然野生的生态环境。茶叶采摘后通过传统制茶技艺,精制出“原味”铁观音韵味。
但“放养”并不等于“放任生长”。“放养”模式的茶园更需要茶农用心去管理和经营。茶农需要人工割草,把草覆盖在茶树间,既可当有机肥料,又可防止茶园水分流失。
“放养模式确保安溪铁观音品质更健康安全。”近日,省农林大学张育松教授实地察看吾培村茶园后,认为放养模式为安溪铁观音茶树生长提供了无污染,无人工干预的环境,激发其内在的独特品质。
“茶树放养后,虽然产量只有普通茶园的三分之二,但价格却提高了近一倍。”茶农肖保守说,现在吾培村越来越多的茶农参与了这一模式的推广运用。肖连地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已发展三十多户茶农,近二百亩茶园进行放养模式的推广,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茶叶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