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师摇篮’安溪茶校:期待“接地气”墙内香
发布时间 2013-10-08 浏览 24682 次
h=281 src="http://www.fjteanews.com/UploadFile/2013107123223111.jpg">

茶校茶叶短期培训班


茶学院师生到茶校体验茶文化

“接地气”墙内也香

职业教育是大众普及教育。国外学生小学毕业后,至少一半根据兴趣、特长,接受职业教育。今年我县初中毕业生有6000多人,但高中只招收5000多人。这5000多名高中生,三年后考不上普通大专和本科的,也大有人在。

墙内开花如何墙内也香?有针对性地吸引本地生源,包括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陈利职校等在内的我县多所职校,尝试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人才,广受企业、社会好评。

藤铁工艺产业是我县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也是我县第二大产业集群。不竭的工艺创意需要大批人才来支撑。去年底,安溪竹藤编技艺传习所暨我县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华侨职校挂牌成立。

华侨职校同时开设家居工艺设计专业,以陈清河为首,引进6名市级劳模,5名国家、省、市工艺大师,3名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建立一支18人组成的师资队伍,教授竹藤编工艺。

该专业很快吸引一批有志青年,去年秋季及今年春季,有30名学生成为该工作室首批学习者,华侨职校成我县工艺先进文化的阵地、人才的摇篮。

与华侨职校“接地气”的做法异曲同工的是,陈利职校与福建三安钢铁有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等我县新兴光电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较好的几家大型企业,联合开办“三安班”、“光电班”等以企业冠名的定向班。

结合定向班的就业地域范围,陈利职校在位于金谷的总部校开设光电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而在城关校区则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通信管线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建设几十家相关企业实训基地,专业与市场成功接轨,成学校热门专业。


华侨职校陈清河竹藤编工作室

互动办学落地开花

9月开学季,安溪茶业学校2013届茶业专业学生林艺阳,看到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里沐浴茶香学习成长的首批学子,心中无限憧憬。不久,林艺阳也将踏入农林大学校园,而后成为茶学院的一分子。

2012年10月15日,安溪茶业学校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实施“福建安溪茶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首期在中职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与高职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试点对接合作,采用“2+3”中期选拔培养模式,以及“3+N+3”模式,联合培养中、高职层次茶业技术人才。

“与茶学院互动办学,提升学校茶叶专业,以特色专业吸引更多学生。”李瑞章介绍,茶学院拥有福建农林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等优质教学资源、完整的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科教育体系、茶学等综合学科相关硕博士点支撑。

茶校与茶学院联合办学,茶校邀请茶学院老师到学校授课,组织老师观摩或到茶学院学习深造,茶校为茶学院师生提供实训基地,增进该校学生与茶学院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双方优势互补,极大促进本校茶叶专业的提升。

“茶校的茶叶、艺校的高甲戏、华侨职校的竹藤编、慈山农校的涉茶社会实践……本土特色产业要打造,职校的核心定位更要宣传。”业内人士认为,茶学院的专业设置丰富,我县其他中高职校可像茶校一样,通过与茶学院等高校互动办学,提升专业实力,以特色办学吸引人。

此外,要想方设法扩大本校办学特色、办学方向的宣传。如安溪茶校,将于10月份,组织该校茶艺专业学生上“一周立波秀”栏目,宣传茶乡、茶校、茶学魅力,学校同时与企业联合,向全国招收200个贫困女生就读茶艺专业。


本报讯 日前,安溪茶学院组织师生,到安溪茶业学校进行实训。图为茶学院师生在茶叶品种生态园,学习如何辨别茶叶品种。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