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推进乌龙茶初制加工标准化 促茶业升级
发布时间 2013-12-21 浏览 24088 次
引领长技艺

炒制一定规模的批量好茶,设备标准是基础,技术标准是关键。在《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初制加工技术规范”的指导下,我县涌现出不少制茶大师、茶叶工程师,不断推广初制技术标准。

仙踏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詹伟清,2012年开始对铁观音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而后于2013年3月投资2000万元成立福建仙踏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建设标准厂房,并做为团体社员与20余户茶农牵头成立了福建安溪仙踏石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在茶叶初制技术方面,采用流水线生产作业,生产车间工人30人,其中杀青技师9人、烘焙技师8人、包揉技师10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杀青后1小时间即可烘干,今年秋茶一天炒制3000斤左右的毛茶,总产量16000余斤,均价228.6元/斤,最高价360元/斤,最底价110元/斤,全部产品都通过国家标准。

同样重视初制加工技术标准的国家级示范社——龙涓举源合作社,该合作社以我县制茶工艺大师刘金龙为首,设立市级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点,以师傅收徒弟的“传、帮、带”形式,培养社里的制茶大师,分派到采摘、晒青、做青、杀青……等茶叶初制各个环节中,按照《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初制加工技术规范”要求,指导加工生产。

西坪盖竹村的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做法也很独到。合作社理事长王辉荣本身是制茶行家,他不止订下一系列技术标准,不时对社员进行初制技艺培训,而且今年春茶开始采用以成茶质量标准按质论价收购社员茶叶的方法,倒逼社员自查自纠初制环节问题,改进技术向合作社技术标准靠近。此法让该合作社王文国、王志强、王结清等社员,迅速提高初制水平,带动今秋合作社茶叶制优率同比增长50%以上。

统一管理出标准

除了有好的设备,传统工艺与多年累积的经验技术标准,在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更要有专业严谨的管理流程,才能达到《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里所规定的茶青质量,从而保证初制加工的标准化。

杉品茶业董事长袁珊珊介绍,杉品形成茶园基地管理流程监测系统,对初制加工前期的茶园种植管理、茶树修剪、除草、施肥、防虫治病、茶园采前检测等生产环节,严格把关,统一标准。公司3000亩无公害茶园,全部采用黄豆发酵加日本的菌肥分解其黄豆的植物蛋白,再按比例调配已发酵过的猪粪羊粪做铁观音的专用肥料,为茶树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保证每叶茶青油绿,叶肉肥厚、健壮。

在德峰,记者看到,社员们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对不符合标准的老茶园实行“三改”、“三保”,即改园、改种和改土,保土、保水和保肥,如此分批改造、集中管理后的老茶园,所产茶青质量好统一。

举源亦讲究。每块茶田多少面积、栽种几棵茶树,每棵茶树多高、何时修剪多少公分,茶树与茶树间多少间距、行距,茶田梯壁种植多少绿肥,茶田哪里间种几株生态树……全都统一标准,为初制加工标准化奠定稳固基础。 (原题《安溪乌龙茶初制加工迈向标准化》)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