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抱团”发展模式可不只有易健一家。据了解,目前全县各类花木专业合作社达194家,而进行花木行业协调、管理、统筹的乡镇花木协会也有2家。“初步形成了以花木协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连接市场和苗农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的组织网络。”苏厚坤介绍。
随着花卉苗木行业网络越铺越大,全县的花木基地面积也从2004年的10万亩一跃升至现在的18万亩,10年间翻了近一倍。地域上也由核心区跳马、黄兴,辐射到干杉、江背、安沙等地,花木基地规模占全省1/4,成为中南地区面积最大的花木集散地之一。
日益繁荣的花木产业也让当地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据了解,全县目前共有花木种植从业人员约12万人,主产区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其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远大于粮食、茶叶、生猪等产业,成为南部乡镇大部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门道。
瓶颈:缺乏规模专业市场,产业链处低端
种植面积大、品种数量丰富、经济效益高……历经近40年的市场洗礼,长沙县花木产业已实现从初始期到成长期和稳定期的跨越。然而伴随着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发展中的一些瓶颈也日益显露。“关键是缺乏规模专业市场。”在苏厚坤看来,大型规模花木市场的缺失使得目前长沙县的花木产业链条只能处在生产基地的低端位置。
由于没有统一的资源信息平台,生产户大都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虽然有花木合作社,但沟通交流往往仅限于内部,合作社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这无形中大大制约了花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时候接到一个订单,自家的苗种数量不够,又缺乏与其他种植户的联系,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笔收入可观的交易从面前溜走。”拓宽全县各个种植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成为了广大农户的迫切要求。
对策:中南园艺世界开建,搭建信息平台
为整合全县花木资源,搭建更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县林业局正逐步将建立专业化市场纳入议事日程。据了解,选址于干杉镇的中南园艺世界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建,占地600亩的区域内包括花卉展览中心、园艺产业总部基地、物流区、综合配套区、生活配套区等五大区域。
“届时将从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引进一批大型花木企业,通过这些龙头企业带动长沙县当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苏厚坤表示,与这个实体市场相配套,还将打造一个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在这个虚拟市场上,可实现所有企业及种植基地资源共享,“不久的将来,长沙县将可真正成为长沙及周边地区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