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同样一批优质的普洱茶毛茶,制作成熟茶,其所消耗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损耗成本大于生茶,但是其市场售价在贵生不贵熟的观念下,往往又低于生茶。因此,厂家在面对一批优质的普洱茶毛茶时候,应该说首先想到的是制作成生茶而非熟茶。
所以造成在市场上面,优质熟茶的数量远远低于优质生茶。所以,好熟茶不易得。
三、身世之谜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关于普洱茶的定义一直是中国茶叶界的争论焦点,从2000年至今,普洱茶的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已经变更多次。为何?因为从口感上来看,生茶与熟茶在新茶阶段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有不少学者认为普洱新生茶应该归属于绿茶,只有经过时间的陈化,才能称之为普洱茶,所以,新茶阶段的生茶不能称之为普洱茶,只有熟茶才属于普洱茶。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熟茶是公元1973年之后的产物,那么在之前漫长的数百年里,难道新生茶都不属于普洱茶?这是有违历史的。
因此,在现今的普洱茶国家标准中,普洱茶分为生茶与熟茶两大类。关于普洱茶的定义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新生茶与新熟茶口感上的巨大差异。两者无论从外观到口感上的判断,都有着不同的评审标准。
事实上,熟茶的研发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生茶需要长期存放后才适口的问题,通过人工发酵来模拟或者接近生茶通过时间陈化而来的陈香以及醇厚的口感。但是,实际上,人工发酵的熟茶与自然陈化的生茶在口感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从实际品饮角度出发,熟茶并无法等同于陈年生茶。也就是说,熟茶其实相当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类,既不同于新生茶的口感,跟陈年生茶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因此,熟茶从口感上说,并没有达到其初衷,对于专注普洱茶的喝茶人而言,新熟茶的口感不同于陈年生茶,所以其购买新熟茶回来品饮乃至存放的意愿并不高。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熟茶可以说就是普洱茶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知道普洱茶还有生茶这一品类。市场上优质熟茶虽然不多,厂家使用优质毛茶生茶熟茶的意愿也并不高。但是,这并不妨碍熟茶的总体产量,因为相比大部分新生茶,新熟茶在茶汤刺激性方面要温和得多,也易于接受。根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从有统计资料以来,熟茶的产量及销量都是高于生茶的。熟茶往往在一些诸如酒楼、会议等场所被大量消耗掉。但是,虽然熟茶的产量及销量都高于生茶,但是创造的产值却低于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