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盛唐皇家宫廷茶文化
下一主题:江苏茶叶的起源,江苏
明朝茶法
在明朝时期区分商茶和官茶,榷禁征课曰商茶﹐贮边易马曰官茶。商茶行于江南﹐征收园户茶课和商人引税。其办法及惩治私茶的法令与元朝略同。官茶行于陕西汉中和四川地区﹐设茶马司以主其政。汉中茶叶﹐官征十分之一﹐其余全部官买﹔无主茶园﹐由军士种植﹐官取十分之八。官府将茶运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西北)﹑洮州(今甘肃临潭县)﹑西宁等地易马。四川茶叶﹐官征十分之一外﹐须定官买课额﹐于永宁(今四川叙永)﹑雅安等地设茶局﹐立仓收储官茶市马。额外之茶始给引许商人贩卖。明朝政府对西北﹑西南边境的茶叶走私防范甚严﹐定期派遣官员巡查关隘﹐捕捉私茶。对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处罚甚重。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驸马都尉欧阳伦﹐由陕西贩私茶至河州﹐就被赐死伏诛﹐茶货没官。到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才减私茶通蕃之罪﹐止于充军。
清朝茶法
在清朝初沿明制﹐陕﹑甘易蕃马﹐各省召商发引纳课。间有商人赴户部领销者﹐亦有小贩领于本籍州县者﹐又有州县承引﹐无商可给﹑开种茶园户经纪者。户部宝泉局铸刷引由﹐备书例款﹐各省预期请领﹐年办年销。茶一百斤为一引﹐不及一百斤谓之畸零﹐另给户帖。凡伪造茶引﹐或作假茶兴贩﹐及私与外国人买卖者﹐皆按律科罪。由于清朝牧地辽阔﹐孳息繁昌﹐官营茶马贸易在干隆(1736~1795)中期就已停止﹐全国统一发引商销。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东南各省增加茶厘﹑茶捐﹐以充军饷﹐发给“引票”﹑“厘票”﹑“捐票”为贩销凭证。其后﹐废引﹑厘﹑捐三票﹐改用税票以简化手续。清末﹐茶票渐朝茶引。各省商贩凡纳税者﹐都可领票运销。政府对茶利垄断逐渐削弱﹐对私茶的惩处﹐亦有所减轻﹐运销私茶﹐查出止于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