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5000公斤干毛茶,年收入五六十万元,产品热销广东、厦门、泉州等地。优惠政策进门,产业“柳暗花明”。在西部片区,像邹发明这样,享受优惠政策的茶农还有许多,他们纷纷转为从事种茶、制茶行当。据县
茶叶办统计,2007年和2008年,县里共奖励西部乡镇种茶400万元,奖励
茶叶创品牌56万元,奖励茶王赛36万元,贴息补助11.5万元。在惠农政策的驱动下,全县新增茶园面积1.3万亩,
茶叶加工户400家。加速器:科技引领拉动告别“靠天吃饭”“头吃土,尾吃露。”这是西部传统农业耕作的生动写照,由于农业管理粗放,农业“靠天吃饭”现象长期存在。县
茶叶办主任林荣杰说,华安在西部
茶叶起步发展之时,大力开展送
茶叶科技进村活动,及时引导西部农民科学种茶、制茶,还实施“万人培训工程”,组织
茶叶办、农业、科技等
茶叶专家、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茶农。白天,他们走进茶园传授
茶叶栽培技术,引导茶农施用有机肥,喷施生物农药,改用直接施肥、浇灌施肥的方法,提高茶枞对肥的吸收率,保证鲜叶原料质量,为制好茶打下基础。晚上,农业人员开设“夜间课堂”,向茶农传授、讲解
茶叶知识。目前,已有茶农5000多人次接受培训。与此同时,高安镇邦都村实施百亩无公害茶园示范片建设,投入40万元,引进新品种金观音,配套喷灌、浇灌等茶园水利设施,以此推进优质茶园建设。马坑乡文华村、高车乡际头村等一批新兴
茶叶村,也分别建设生态茶园示范片。在科技知识引领下,茶农增收成为“进行时”。助推器:大户示范带动终结“群龙无首”“年初,我与公司签下保护价收购茶青的合同,投入四五千元,种了5亩
铁观音茶,如今成本全部回收,还赚了1000多元。”文华村茶农陈南山高兴地说。前年,文华村引进市
茶叶协会,投资200多万元兴办茶厂,采用“公司+农户”形式,对
茶叶价格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秋季茶青最低10元,若市场价格高,茶农可自行销售。“公司日加工茶青1000公斤,
茶叶热销各地。最近,村里许多茶农纷纷要求扩大种植面积,实行保护价收购。”村干部石艳生如是说。重点
茶叶大户扛起“龙头”,带动西部乡镇
茶叶发展。高车乡引进鹤立峰茶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千亩
茶叶基地。高安镇引进漳州雅之道茶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茶厂及500亩有机茶基地。马坑乡还引进台资200万元,建设200平方米厂房,生产、加工
茶叶。随着华安茶在全国各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加上西部乡镇山地丰富的资源支撑,华安
茶叶发展后劲充足,前景一片广阔。(黄阿彬陈慧能林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