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说有立顿一家可以打败中国整个茶产业的说法?
刘启贵: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的茶产业应该说是在第一产业有4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也有的统计口径说是200亿元,第二产业200亿元,光茶饮料就有500万吨的产量,了不得啊!第三产业300亿元。英国的立顿好像是25亿英镑,合200多亿人民币,还是比不过的。不过它也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地方。
刚建国时,我们茶叶出口是大头,占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现在连千分之一也不到,导致社会对茶产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另外,我们的茶叶企业太多、太小,必须整合,打造品牌。要讲究拼配,这才是茶产业增加效益、扩张规模的最佳途径。比如,甲地的茶品相不俗但口感较单薄,乙地的茶味道甘醇却粗枝大叶,我们就可以精选这两种茶叶或者更多地挑选几种茶叶,用合适的比例拼配成一种中庸但稳定的茶品,再以一个统一的品牌去占领市场。立顿本身并不产茶,就是通过收购原料拼配出一个品牌,它的营销能力的确强大。
蔡军:红茶贸易量占了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左右,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地区。而我国出口的红茶仅占其中的4%,即使我们不能让他们很快养成喝绿茶的习惯,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其他领域无所作为。世界红茶四大产地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所产红茶各有千秋,我国安徽的祁门红茶就是名品之一,云南临沧、保山等地出产的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是我国的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也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在历史上就颇受国际市场青睐。虽然由于气候、土壤、茶种及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红茶的内质,包括浓度、强度、鲜度等先天品质均不如某些传统红茶生产国,但是我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仍然有“异军突起”的可能。比如我国的小叶种类型红茶口感平顺,特别适宜制作冰红茶,在欧美市场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如果抓住机遇,把我国的特色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红茶的国际市场格局重新划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产量足够大、能够耐存放而且受到一些西方国家认可的普洱茶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主持人:我常常会想起,当说起名牌“洋酒”时,总有人会显露出“仰望”的神情,谈起高尔夫球,似乎也很有一些人以能接触它为荣,我想这可能有一种文化的东西在支撑。我们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国离实现茶叶强国的目标应该不会太远了。
刘启贵:是啊!当初在国外喝到中国茶也是财富的象征,只不过近代中国发展落后,影响力下降,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遇到障碍,失去了话语权。现在随着中国的逐步强大,情况又在发生变化。新华社记者在俄罗斯遇到的一位茶艺馆老板这样说:“我就是要办一流的茶馆,吸引一流的人群,让他们创造舆论导向,为中国茶道和哲学思想创造一个新的展示空间。”据他了解,随着对中国茶文化认知度的不断加深,茶道之重不在“茶”而在于“道”的精神实质,已逐渐被一些俄罗斯人所领悟,中国茶的形象已经从一种饮品进入了精神领域。
从医学上讲,推广茶饮也是有助人类健康的。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其中维生素多达10余种,泡茶时多数可溶解在水中,能被充分利用。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具备多种功能的药效成分,诸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这些都是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经常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蔡军:我们茶叶分会曾在2005年、2007年分别在杭州、长沙举办了世界茶业大会,我们就是致力于业界的交流、茶文化的传播。最近在成都又举办了2009年世界茶业大会,会上四川茶作为一个整体登台亮相,让全球茶人亲眼目睹四川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和中国茶产业的优势,增强全球茶人经营中国茶的信心。成都也是我国最早种植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唐代蜀中八大名茶就有蜀中味江、邛崃火井、彭州堋口等三种名品产于该市。如今的青城山、彭州、邛崃、蒲江等地仍是许多优质名茶的产地。成都历来以茶馆多而闻名,也最具特色,茶馆、茶铺遍及大街小巷、公园及娱乐场所,而传统的茶馆从茶桌、竹椅、茶船盖碗、茶艺及环境更具有川西地方特色。海外茶商浸润在如此丰富的中国茶文化信息之中,相信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与中国茶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