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茶产业要突出文化
下一主题: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做大
谈及种植、加工茶叶的效益,徐成洪也津津乐道:“茶厂每年要生产明前茶5千斤左右,全年的干茶总量大约4万斤,今年形势比去年好,明前茶的生产量增长了上千斤。”虽然在茶厂内打工,但自家的活儿却一点也没有落下,“家里有七、八亩茶园,每年纯收入大概在万元左右吧。”徐成洪的生活中全是茶叶,茶叶让他很幸福。
因为徐家沟茶叶品质优良,每年都有茶商来收茶,但当地人很少把鲜叶卖给外来的茶商,他们更愿意相信本地熟悉的茶叶加工厂。事实上,这家茶叶加工厂规模并不大,厂房和加工设备都甚为简陋,但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确保了茶的品质。徐成洪反复强调这里生产的是高山茶,所以价格卖得比较高。
初入徐家沟时还万里晴空,一会儿雨就淅淅沥沥下起来,不大,但打着身上仍然让人感到一阵冰凉。半晌,雨过,雾气慢慢从山头散去,那些零落在山间的茶园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渐渐展现。在没有种植茶叶的荒坡上,成群的山羊不时发出一阵“咩咩”的叫声,为茶园的静态增添不少动感。
下午,采摘茶叶后冒雨归家的大婶放下背篓,把一篓子茶叶倒在地上摊晾,再端上一条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泡上一杯茶,惬意地休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徐家沟人靠山靠水,还靠茶叶,他们的日日辛劳是为茶,劳作归来之后,手中仍是一杯清茶。(原题为《靠山“吃”茶:山里人的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