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词、南词、北词和花调等数十种。起初,祁门采茶戏以清唱的来形式表演,无论是茶山还是乡场乃至于古祠堂、古戏台,什么地方都可随时开唱。真正以戏曲表演的形式登上舞台表演,则是***初年的事儿。当时祁门采茶戏已经相当红火,史籍中有“连演七天七夜”的演出纪录。据当地
茶文化资料称,解放前夕 “在祁门上演的采茶戏传统剧目就有大戏12本,小戏46本”。最具代表性的祁门采茶戏剧目有《采茶》、《海老三种茶》、《祁门
红茶》、《天下的
红茶数祁门》、《茶场就是我的家》等,特别是其中有六幕的祁门采茶戏《天下的
红茶数祁门》尤其值得一提,由于这部初创于1937年的采茶戏的原始脚本的编剧者,正是由***北京政府农商部于1915年在祁门县创办的“祁门
茶叶改良场”的场长、著名
茶叶专家胡浩川先生。这部以六幕采茶戏为载体,具体演绎祁门名茶从鲜叶采摘到初制再到精制的完整过程的祁门采茶戏,在庆祝祁门解放的欢庆晚会上公演后,反响相当强烈。而另一部剧名叫《海老三种茶》的祁门采茶戏,则以其全部采用祁门方言演唱、道白的特色而载进祁门采茶戏史册。
祁门采茶戏作为祁门茶乡弥足珍贵的茶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新编的祁门采茶戏剧目不断涌现,并在参加全县、全地区和全省的文艺汇演中屡屡获奖。现在,国内外客人谈到祁门,不但马上就能提到“祁红”名茶,而且还要提到“祁门采茶戏”,由于它是“祁红之乡”又一朵令广大茶人喜闻乐见的、饱蘸茶香的茶文化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