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百抖茶茶俗
下一主题:西躲高原上的茶文化
“祁门采茶戏”是世界名茶“祁红”故乡安徽省祁门县的一种与茶共生、为茶而演的茶乡地方戏曲,是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茶人编,茶人演;演茶人,演茶事;茶山唱,茶乡演;方音重,茶味浓。
祁门县地处安徽、江西交界之处,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有祁门人业茶的记载。但祁门采茶戏的诞生,却要迟至清代末期“祁红”创制成功之后。由于当时地处穷乡僻壤的祁门人烟稀少,加之祁红制作工序繁杂、作业量大,急需大量采茶、制茶人手。因此,近邻的江西浮梁和安徽安庆等地的农人,便纷纷北上南下来到祁门,女采男制,进乡顺俗,安居乐业,共兴茶事。“江西采茶戏”和“安庆黄梅戏”这两种剧种的因子,便也随之传进祁门,并与祁门的乡音古戏(如,目莲戏、傩舞傩戏等)兼收并蓄、相互嫁接成一种完全崭新的地方戏曲,祁门采茶戏于是应运而生。
祁门采茶戏的曲调十分丰富,有西皮、二凡、高二凡吹腔、反二凡、拨子、秦腔、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