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推证,白琳产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清朝时,更是繁荣。清光绪版《福鼎县乡土志·户口》记载:“福鼎出产以茶为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毂击,居然一大市镇。”
19世纪50年代,闽粤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设号收购,远销重洋,“白琳工夫”因此而闻名,与福安“坦洋工夫”、政和的“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1958年,白琳翁江成立福鼎县茶场,划出一块12亩地开发品种园,在全国推广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优良品种。1990年白琳茶厂出品的新工艺白茶获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1年白琳茶厂出品的“玉琳”牌白牡丹白茶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诸多荣誉足以证明,茶业自古以来就是白琳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后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白琳茶产业逐渐式微。
重振雄风
1992年,白琳大嶂山玄武岩矿区正式开采投产,到1995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建材矿山”和“全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当年玄武岩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茶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不久,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启发下,人们渐渐意识到,玄武岩作为资源开采,终有枯竭的一天,回到茶业老本行,才是正路。他们意识到,作
为“宁德十佳产茶乡镇”的白琳,云缭雾绕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茶叶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生产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再凭借现代机器生产技术,产量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假以时日,滨海大道建成,将白琳至福鼎城区的距离缩小至9公里,白琳茶业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2006年开始,白琳镇党委、政府大力扶持茶业发展,全镇茶叶加工企业50多家。以牛埕下村为茶叶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以翁江村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带动发展紫心观音、黄观音、金观音等高香型乌龙茶面积已达3000多亩,同时,还建立100多亩持嫩性好、发芽齐、高产优质的省优歌乐品种基地,为全省唯一的省优歌乐品种茶叶基地。
“白琳现有茶园面积已达3.1万亩,茶叶出口占福鼎市比重达30—40%。”介绍完白琳茶业现状,展望起白琳茶业的未来,白琳镇副镇长蓝美时信心满满:“我们不局限于只做一种茶,我们要做各个种类的茶及茶的延伸产品。目前,白茶、绿茶、白琳工夫红茶、乌龙茶、花茶及手工制作茶等多元化品种结构在我镇已经日趋成熟,茶产业势头一片大好,今后,我们还将再接再厉,把白琳茶业做大做强,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