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茶随想
发布时间 2014-10-07 浏览 21584 次
器皿才在饮茶过程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后,以壶为主的同时,又兴起了许多不同的饮茶工具,目的却只有一个,让茶更好的由着人们的兴致。昨日里还是一只宜兴的紫沙壶在手,今个儿却喝起了颇具京味的大碗茶。而茶,最终也在这群品茶人中流传成了亘古不变的道,称为“茶道”。

茶在历代的文人墨客的笔下固不如酒,但是在文字的背后却支撑着文人们整个的思想内力和精髓。这也是缘于茶的道化。翰林院,岳麓脚,多少次茶宴文会,笔墨之后,留下了多少动人的篇章?佛言:静虑。品茶者或多或少都心存这样的目的,孤案清灯的背后,试图通过苦涩而体味甘甜,试图历经孤独而珍视幸福。佛家茗饮试图追求大觉大悟,追求一种悄然世外的悠然和豁达。道家茗饮试图追求空灵虚静,追求一种怡然出世的安详和宁静。而儒家茗饮则试图追求励志求存,追求一种毅然入世的积极和凛冽。而茶与茶道本身也在这千年来有关于入世或出世,抑或身在世外的种种论证之中,愈发的显得久经历练而炉火纯青了。

品茶人品茶的方式或许有些不同,但他们对茶器以及对看茶的技术要求却大凡相同。择茶,选水,配器再至冲泡,品饮,一样都不能疏忽。而根据茶的不同特点他们更是有着不同的冲泡方法。茶若性生,便可沿袭唐代以前的煮茶法,将茶煮后品饮。有人喜嚼茶,便可以用日本的抹茶法,将茶捻碎,放入碗中,用微沸的水轻漾开来,即可。在满屋的音韵中,不免会有些浪漫的想法,这时不如学我,点一盏花茶。在杯中置入从云南带回的玉龙雪山脚下的玫瑰花茶,加上含苞的茉莉,未开的梅花还有少许的茶末,冲入沸水,看那些花苞浮出水面,渐渐花开。一时间借着曲子,竟好似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咏饮自酌,风雅相随。好茶,如一道谜面,让人匪夷所思,浮想绵绵。而解茶者却也在这过程中忘却烦恼,自得其乐。

现世里,由品茗而独得其乐渐渐的成了一种向往,忙碌的生活逼迫着人们习惯了即冲即饮的麦片,习惯了匆匆调配的速溶咖啡,而在城市一角,那些喧闹着的茶屋茗室也或多或少的沾染着商业气息,显得浮躁而迫切。一壶好茶,三两知己的日子在怀念中渐行渐远,而茶外的那些笔墨文人也越来越耐不住那盏青灯。在我淡淡的那盏茗香中,隐约着那些成韵的,或不成韵的。她们路过青石岗,步过乌衣巷,亲尝散暮中,看白发三千丈,对酌而饮中,被日月之遂往。真想此时此世,还有人能笑着携友,轻轻一喝,说:走,吃茶去!

这一刻,当这久违的丝竹之律响彻我这窄小简陋的房间时,屋外月华如水,和着浓酽的茗香茶色袭上身来。我的心间,茶事荼蘼。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