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当我傻啊,要喝除非海枯石烂,沧海桑田之后!于是我守着我的普洱,一守就是六年。生怕勾起茶瘾,我甚至不沾普洱,哪怕是价格公道的熟茶,渐渐的我几乎忘了普洱茶是可以喝的……
把茶存在心里
俗话说:人生如戏。我不得不承认:人生机遇比戏吊诡太多。还是送我那“人头贡”的朋友,还是一番热情邀约,缘由是一块儿聊聊普洱茶。
朋友开诚布公:“据小道消息,你存了不少茶啊?”我谦虚了一下:“瞎玩儿,都是些不值得一提的品种。”
朋友戏谑起来:“别不会憋着将来卖个好价钱呢吧?”
对这家伙令人生厌的调侃,我只能“呵呵”了。
朋友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小锡罐,示意我打开:“七十年的老普洱,走过茶马古道,流传有序,好东西。”
我乐了:“怎么着?打算要找补‘人头贡’那段儿?”
朋友:“哎!那时候真不懂,我当时也没假装啊。”经年之后朋友“你听我说”又要开始了……
我大约记得他所说的内容:“人头贡”之所以成笑柄,就是出于越存越贵的想法,后来他为此大肆囤了一批。与我不同,他边收藏边研究。为此普洱、版纳没少跑。跑着跑着,渐渐悟出,茶之谓道,存乎一念,在乎一心。据他讲:过去会喝茶的人说,富六安穷普洱。不入流的普洱茶,一跃成为收藏品,乍看肯定是炒作,细一分析,普洱越陈越香,加上产量大,运输难,又被贴上了穷人茶的标签,把这些因素合在一起,普洱茶要不一飞冲天的简直没天理了。因为放在古代这叫卧薪尝胆,搁在当今就叫屌丝逆袭。普洱茶很励志啊,就冲这,普洱茶太值得收了……
这家伙的侃侃而谈,让我好多年以后又一次肃然起敬。说着说着,他居然把那七十年普洱掰开,添入到精致壶中,煞有介事,且貌似专业地冲泡起来:“瞧见没,你藏的如果是画,画的宿命就是找一个好地方,让懂画的看。藏茶,茶的宿命就是,找懂它的人把它喝了……”这话说的,让我好一番自惭形秽的小伤心。
我印象里七十年的普洱,很像是朽掉的木头,轻轻一捏,便碎了。冲泡之后,味道沉而涩,算不上适口,也许因为我能估计到这茶应该什么价,所以这茶气韵非凡。贵逾黄金的宝贝,就这么让我们哥俩就着不着边际的神侃,全给喝了。
那个下午之后,我现在又开始随心所欲地喝普洱茶。茶陈了好几年,沏出的味道,的确丰富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