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茶叶行业未能诞生大企业的重要原因
发布时间 2015-01-27 浏览 24262 次
上升为品质把控的第一要务。自身缺乏科技优势的湘丰,选择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结盟,作为其茶叶基地,研究“农残”超标问题的方案。

科研人员入驻茶园,根据每片茶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改良,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环节均提供了标准和数据记录,将菜籽油榨油剩下的菜籽饼确定为有机茶肥,取代了成本仅为菜籽饼十分之一的低价肥料尿素。

这样的标准化试验在金井镇的湘丰茶园得到了验证。但2009年的霜冻灾害引发湘丰高层反思,仅抱持镇上的4.5万亩茶园无异于画地为牢,须实施“走出去”战略。他把目光转向北纬30度左右的武陵、雪峰、南岭、南岳山区和环洞庭湖南区―这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低,海拔区位高,常年重云积雾,土壤富硒富磷,符合“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特质。

新一轮的“土地流转”在这片区域进行。湘丰选择与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和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合作,由湘丰提供技术标准和商业解决方案,对鲜叶做出最低价收购保障以及种植过程中的垫资扶持,进而改变单一春茶的种植模式,从春季到秋季均保持常态化的生产,产品通过湘丰的营销渠道转换成价值。截至2014年末,湘丰在湖南、贵州、湖北、四川等省份共整合茶叶基地35万亩,在种植面积上位居全国前列。

与整合资源同步进行的是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的研发和制造。汤宇认为,国内茶叶行业未能诞生大企业的另一项重要原因,在于未能走出刀耕火种的手工作坊模式。2006年,迫于扩产的需求,汤宇从日本高价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但由于两国茶叶炒制工艺不同,机器遭遇“水土不服”。痛定思痛,湘丰茶叶创立了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和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这一茶叶生产板块,让湘丰茶叶衍生到工业领域。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