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六堡与洗茶
发布时间 2015-02-13 浏览 27289 次
氏瓦曲霉,由于缺乏扫描,对有性孢子的表面未能观察清楚,1986年温琼英通过电镜观察将该菌初步定为冠突曲霉,1990年,温琼英又与齐祖同对该菌鉴定为冠突散囊菌,无性型名称为针刺曲霉,异名为冠突曲霉。王志刚等也持此观点;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名称。但刘作易等研究表明该菌是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

  学术上最终定名这个事还是留给专家去做吧,我们先说说这个花,这种金黄色的小圆球是指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也就是说,这种冠突散囊菌我们是看不到的,这个很容易理解,谁眼睛像显微镜还看得到细菌?我们看见的是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

  笔者认为,很多人甚至很多学术论文把这种冠突散囊菌产生的金花(闭囊壳)直接称作冠突散囊菌是不准确的。

  金花的作用

  平时,我们是看到这些金黄色的闭囊壳———“金花”而判断这个茶中,冠突散囊菌成为优势菌种,会导致茶味变好,会含有更多有益于身体的物质。这种看“金花”断定好茶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早为人们所使用并成为一种经验,这些“金花”提供给我们了解这个茶有大量冠突散囊菌参与了转化而已。

  据资料显示,冠突散囊菌经其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去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使汤色形成呈琥珀色,红浓加深。灰绿曲霉菌与冠突散囊菌是同族,它在陈化过程也易繁衍,是属于一种无味的霉菌。它可分泌一种氧化酶,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苦涩味减少,滋味转为浓醇爽口。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汤滋味醇甜,回味生津,使整个茶叶消除粗老味,综合口感变得滋味浓厚、鲜醇,而且带有甜味,汤色变红。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冠突散囊菌参与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昧品质的形成,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产生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有“金花”的茶,好喝的秘密就在这里。

  而其他没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没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还没形成优势菌种,或者是没有大量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消失了(很多茶友或会有“金花消失了”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因之而说没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金花茶的洗茶

  知道了何谓“金花”以及“金花”的作用,也知道了洗茶的方法,我想这位茶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笔者认为,我们平常喝茶,养成了洗茶的习惯,只需要明确怎么样洗茶,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即可。对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样的洗吧。

  “金花”茶的品质好,不是因为其附着的金黄色的闭囊壳,而是有成为了优势菌种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催化的作用,其参与了氧化、聚合、降解、转化了茶中的相关物质,将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从而使得茶汤回甜生津,醇厚鲜爽,这些物质已经在茶里面,并不在闭囊壳中。

  不过,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鲜爽”的物质,也同样的很容易溶于水中(这是当然的,不溶于水我们也品尝不到了),洗茶还是如上文所说,应该控制在很短的时间为宜。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