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大象无形―――论中国
下一主题:古风犹存的工夫茶道
潮州丝竹乐中,最难精深者莫若“三弦”。俗云“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可见出师不易。一经出师,人们当刮目相看。三弦技艺,也有因饮茶方式之独特而相益彰者:演秦示停止,盛满茶汤的白玉杯已献上来,应该放在哪里?就放在乐师那屈着弹拨的桡侧手腕与虎口中间之位置上,弹奏继续进行,但茶汤竟无点滴溢出!一曲完毕,乐师才腾出左手端茶,一啜而尽。如此堪与《庄子》“佝偻承蜩”相媲美之神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潮州音乐属儒雅之乐。概括出了潮州音乐的核心思想,与茶道之“和”谐调合一。乐之与茶,和之又和。
这便是潮州民俗中带有典型意义的“音乐茶座”,茶与乐的配合是如此紧密。它的出现,要比当今流行的“音乐茶座”早得多。
音乐之所以能陶冶情性,全因音乐本身就是情感力量的运动,在音乐茶座中,它与茶情合二而一。主客双方,既有音乐美的陶醉,也有茶道美的享受;处处呈现诸种心理功能谐调活动的过程。人们创造了音乐美、茶道美;音乐美、茶道美又回报了人们创造之“恩”。这难道不是“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美学功能之美妙再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