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和栽种武夷茶的选育名丛
发布时间 2015-05-13 浏览 23210 次
岩之乌珠、壁石,止止庵之白鸡冠,蟠龙岩的玉桂、一枝香,皆极名贵。此外有金观音、半天腰、不知春、夜来香、拉天吊等等,种类繁多,统计全山将近千种。”这些都说明武夷岩茶区选育名丛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自宋元至明清数百年之积累,才迎来清末武夷岩茶全盛时期。武夷岩茶的名丛、花名有近千个之多,大致可分为八类,但都首先需要有优异品质为先决条件,然后依据其不同特点命名。

  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石角、岭上梅、过山龙、水中仙、金锁匙、半天腰、吊金钟等。

  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国公鞭、一枝香等。

  以茶树叶形命名的有: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以茶树叶色命名的有:太阳、太阴、白吊兰、水红梅、绿蒂梅、黄金锭等。

  以茶树发芽迟早命名的有:迎春柳、不知春等。

  以成品茶的香型命名的有:肉桂、白瑞香、石乳香、白麝香、夜来香、十里香等。

  以传说之栽植年代命名的有: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等。

  以神话传说或几种因素相结合而命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吕洞宾、白牡丹、红孩儿等。

  这些花名、单丛通过长期的选育,再进一步提选,武夷四大名丛就是这样形成的。不但香正味醇,而且佳话连篇,情趣盎然,韵味无穷。

  大红袍 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其实大红袍主要是以其“嫩叶是紫红色而得名”,其树干较粗,分枝颇盛,叶深绿色,叶缘斜上伸展,光滑发亮,近似水仙叶形,“岩韵”极为明显。大红袍最奇特的4棵植株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岩壁上,成为著名景观之一。抗战期间,崇安县县长吴石仙在该岩壁上镌刻“大红袍”三字(但据林馥泉调查,“大红袍”石刻为天心寺僧于民国36年所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大红袍已培育成功,品质超出老树,已批量生产销售。

  铁罗汉 是武夷山最早的名丛。此树原长在慧苑的鬼洞,另说长在马头或竹窠。其特征是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叶长而大,叶色细嫩光亮。经引穗培育,生长良好,味亦极佳。

  白鸡冠 原长在止止庵白蛇洞口,其树势不大,枝干坚实,分枝颇多,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已培育成功。

  水金龟 该茶树原产于牛栏坑岩石上端,属天心永乐禅寺庙产。一日倾盆大雨,茶园崩塌,植株溜到坑底山下。兰谷岩厂主便筑阶护围,傍有细流润之,命之为水金龟。自此天心庙和兰谷岩分争此茶,多次诉讼,耗资千金,水金龟由此名声大振。该树皮色灰白,枝条略有弯曲,叶长圆形,翠绿色,有光泽,人工培育已获成功。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