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搭桥,金字招牌赢得国内外青睐
今年元旦,“江津硒茗四面绿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层层把关筛选,最终包括旺发公司在内的7家茶企获得了这张金字招牌。
让旺发公司负责人丁富兰意外的是,“江津硒茗四面绿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问世不到半年时间,她公司旗下的四款茶叶,不管是销量还是价格上,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更让她欣喜地是,其第一次参加了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就揽下几十万元的订单,以及与外地企业签订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丁富兰告诉记者,能够到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这种大舞台吆喝江津绿茶,这一天她足足等了快十年时间。因为单个茶企是没有资格参加此类高规格茶博会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当地其他茶企因没有“绿卡”,只能望洋兴叹。但现在有了“江津硒茗四面绿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包括丁富兰在内的茶企,今后可参加更多茶博会,觅得大批商机。
而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旺发公司尝到了“江津硒茗四面绿针”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甜头,事实上,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下,今年参展的茶企均收到了总金额700多万元10多张国内外客商的订单。同时,带去参展的茶叶也被一抢而光,受到国内茶商的追捧。
如今,看着江津绿茶无限的市场前景,丁富兰正加紧革新生产工艺,研制新的砖茶。靠对品牌的信任和对好茶的追求,该公司生产的茶叶先后获得了富硒认证和绿色认证两个证书。更值得庆祝的是,其中的一款“四面绿茶”入选了今年重庆10大优秀茶产品。目前,其高端茶叶单价更是从一斤三四千元提升到上万元。
未来,江津还将调整茶叶品种、品类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茶园,做大做强江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实现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促进茶产业与科教文旅商等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力争到2020年,绿茶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产值提高到5亿元。
声音
打造区域品牌,要从三方面下手
区域产品如何打造响亮品牌?市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所长胡晓群认为,应该从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特色农业的“地域名片”,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一大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农业品牌,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区域品牌创建,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点,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
二是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安全、优质、绿色应该成为农业品牌的“身份证”,成为农业品牌最闪亮的名片。创建产品品牌,要立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把植五谷、饲六畜、渔樵耕读与“小而美”的生态特色相结合,打造成“金字招牌”。
三是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农业企业是农产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创建的受益方,应积极培育品牌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化、产业化优势,与原料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要通过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扶持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主力部队”。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滕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