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商史料选辑》(第一辑1985年)刊载通海县河西大回营村马泽如的回忆文章说,马曾在昆明开设信昌商号,并在墨江的磨黑及思茅、江城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清光绪初年(1875年左右),曾利用自有马帮经营对老挝、缅甸的边境贸易,也代运其他客户的来往物资,每年农历九月动身前往,到次年三四月雨季到来之前回国,并顺便揽运思茅茶叶驮到昆明,交货后再返回河西老家。
民国初年,思茅瘟疫流行,十室九空,外地客商和马帮都不敢涉足,于是茶叶加工业和集散市场,逐渐由思茅分别转向下关和佛海。产于车、佛、南和易武、江城等县的茶叶,多集中佛海加工,由茶商将藏销紧茶改道有佛海经缅甸、印度联运进藏;七子饼茶多运往老挝、越南、缅甸等地销香港和南洋一些国家和地区。
二、双、缅茶区:双江、缅宁所产茶业,除本地每年销售一二千担外,其余十之八九集中于博尚街,用人背、马驮至云县,销往下关、丽江乃至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因交通梗阻,运费加大,销量亦因之减少。1941年“省茶司”祁曾培前往调查后,惊呼“大有产大于销,货弃于地之势”。顺宁、云县是云南茶区后起之秀,顺宁县的凤山茶与双江县的勐库茶,品质优良,各具特点,是加工下关沱茶的主要配料,茶商多就地设立分号收购毛茶,市场繁荣兴旺。
三、景东茶区:景东、景谷、镇沅三县所产茶叶,多集中于太和镇、景谷街、龙塘街等初级市场,以毛茶运销昆明或下关;或由景东运祥云县前所街集散。各地客商云集,其中以下关茶商为最多,所购毛茶用以加工成品,民国时期“景关沱茶”的配料,多来自景东茶区。
四、昭通茶区:是云南小叶种茶产区,茶园零星分散,主产南路边茶,所产细茶不多,历史上销往四川宜宾等地,与四川青茶同名为“川青”,分元、亨、利、贞四级,系加工砖茶或花茶的原料。
以山茶区,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萧条,茶园大量荒芜,茶叶产品贸易一落千丈,及至1949年时,全省茶叶年产量不超过五万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