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加纳光认为,包装成为“推销员”最基本的条件有三个,即商标(Brand)、印象(Image)和扩大差距(Differentiate)。他称之为BID原理。商标是指商品的标志。商品没有商标就象人没有名字一样,再畅销也叫不响。要使包装成为推销员,首先要在包装上突出商标。扩大差距是指通过商标和包装造型有意识地扩大商品之间在质量上的差异。有人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把同样的洗涤剂装入几种商标和造型不同的包装物中,让消费者试用,结果他们认为这是几种质量不同的洗涤剂。这项实验说明,商标和包装造型能够起到突出商品特性的作用。
扩大差距的结果,是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形成较为固定的印象―――商标或包装印象。商标或包装印象使商品的个性特征有了具体的形象,商品因此更具魅力。
2. 包装是一种广告工具。
广告的作用无非是使消费者知道并了解某种商品,从而引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为此广告要使商品显露在消费者面前,通过吸引、劝说和诱导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装无疑具有广告最基本的显露功能。这就使它有可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广告。虽然不能直接劝说和诱导消费者,但是设计良好的包装能够通过其显露功能,紧紧地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默默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 包装是商品特色的放大镜。
商品有什么特色,不亲自用一用、尝一尝是不易了解的。所以对于许多商品,尤其是新产品来说,让人们了解其特色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包装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造型,以及印刷在包装上的图片和文字,突出商品的特色,使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的一刹那便对所售商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 包装是营销策略的缩影。
一个设计良好的包装,以一种物化的形式体现着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所采用的产品价格和分销策略都在包装上有所体现。如果企业的目标市场是收入较低的消费者,那么包装宜朴实,不宜过分华丽,否则目标顾客不敢问津;如果产品要树立一个高质量的形象,包装首先必须是高质量的。
5. 包装可以带来安全感。
商品包装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护商品,防止商品破损、渗漏、腐烂变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观念的变化,包装的这种保护功能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它通过带给消费者安全感发挥促销作用,对于那些易破损、易渗漏和易霉变的商品尤其如此。
6. 包装可以提供方便。
同一种酒,如果把两三瓶捆扎在一起,顾客购买两三瓶的时候携带起来就很方便。因此,改变商品包装,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可以争取那些犹豫不决、为无法携带而发愁的顾客,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三、 魔力包装策略
要使包装具有魔力,下面是一些可以选择的策略。
1. 一致性包装策略。
企业将其所生产的产品,在包装外型上(如图案、色彩、形状等)融入一致性因素,使消费者易于辨认或联想到是同一家企业的产品,可以借以提高或壮大企业的声势。特别当新产品上市时,采用这种包装策略,可以利用企业已有商品的声誉,增强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采用这种包装策略,一般以企业重点产品的商标或包装印象为一致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