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世纪50年代的合作社不同,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是茶农、茶商、茶企、农资经营者,自愿建立起来的经济活动组织,按照股份制形式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
据珍田合作社创办人之一苏兴茂介绍,该合作社以茶叶为中心,统一订购优质农资、交流生产技术、社员经营者订单销售,既有利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又大大减少茶农单枪匹马闯市场的风险。珍田合作社成立后,马上申请注册“安珍”商标,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产品直销专柜,现已发展到22家。
合作社组建以来,不定期举办“技术夜校”,利用晚上时间,为合作社成员开展各种培训。目前,珍田茶叶合作社社员中,有88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成立全国首家农民科研机构———珍田茶农茶叶研究所,创办《珍田茶农茶讯》刊物。
2007年11月,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启动茶农网上交易信息化建设,开通合作社集体网站,近50名茶农社员开设自家茶叶直销店。
“通过网站销售安溪铁观音,还可用茶文化丰富网站内容。让更多网友、茶友了解安溪铁观音文化。”社员苏志勇在网上开设珍田阁茶厂网络交易平台,对网上销售颇有体会。
感德三安:规范食品生产三个安全环节
2008年9月9日,感德三安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歧阳村正式成立。社长王文安介绍说:“所谓‘三安’,指的是我们与北京三安科技集团合作,运用“三安模式”来规范运作,符合食品标准的产地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和产品安全的三安全环节食品生产模式。”
三安合作社有个高级顾问团队,他们由6名高级顾问组成,外加一名会长,因此被称作“非常6+1”团队。这6名顾问是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制茶技艺、品评,以及茶叶科技等各界专业人士,为合作社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
三安合作社章程规定,入社会员至少要有5亩茶园,年涉茶收入要在3万元以上。三安合作社自揭牌运作以来,现有会员300多人,范围涉及感德镇20多个行政村,是我县第一个打破行政村界限的茶叶合作社。
合作社主动与三安科技集团合作,发展无农残、无化残铁观音试验基地。在茶园中使用羊粪作肥料,复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良土壤,增加茶园中有机物质,从而提升茶叶品质。2009年,合作社将全面推广使用羊粪给茶园施肥,羊粪使用量将超过500吨,全年预计可为社员增收600万元以上。
合作社允许会员将自己的茶园入股合作社,交由种茶能手经营管理,允许流转方以协议形式,收取租金并参与超值部分分红,优化资源配置。2008秋茶,300多个成员经营收入就达1.1亿元,同比增长约两成。
龙涓举源:“四统一”科学管理运营
为改变举源村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茶叶生产无序状态, 2008年7月,举源29户茶农,开始踏上合作化之路,后来又发展到59户。
该合作社在管理运营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环节把关。对本村地山坂角落1000亩茶园进行统一规划整合,申报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与泉州新时代农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具一定资质的供应商统一签合同,并由农资公司派技术人员到茶园进行测土施肥配方,按实际情况发给农资。同时注册“印象金溪”商标,与华祥苑等知名茶企统一签订合同,还集资筹建1000多平方米铁观音标准初制厂房。
为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合作社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办法,带领茶农到感德、西坪等茶叶主产区学习先进种茶、制茶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提高茶农制茶技术。
为提高集约经营效益,合作社还允许社员以茶园入股,把自家茶园以每亩800~1200元价格,直接承包给合作社。在茶叶初制过程中,还允许社员一次性把茶青卖给合作社,也可以茶青入股,所得毛茶按一定比例分成,能合能分,有效促进社员提高初制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屡获殊荣,该社制作的秋茶,荣获2008年“龙涓杯”铁观音茶王赛银奖、厦门“华祥苑杯”秋季铁观音茶王银奖和福州“浓香型”铁观音茶王优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