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人们也要看到这两种现象的“合理和自然”,是小范围的调节,而且脱离了对“茶园”这一生产要素的考量,因此它是狭隘和相对的,对个人对局部可能有利,但是对安溪茶业的大局,尤其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却存在着危害。
如何实现在更大的范围,在供需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建立茶园流转市场,让人与茶园之间达成最佳配置。
做法上有人建议,可在现有生产资料市场基础上,分设出茶园流转市场,或者在茶业总公司之下,建立茶园流转市场。运作上,可让有出让、出租茶园意愿的茶农,在这里挂牌公布信息,让有转包、租赁意愿的人充分选择,通过当面议价、竞争等方式,产生合适人选,再在茶园流转市场机构的指导下,形成协议。
与此同时,大茶企在物色成片茶园时,还可以委托市场机构进行供方资讯搜集,而后引导双方展开议价、竞价,使大茶企与分散的茶农之间,有一个接洽的平台,实现资源融合的平台。在这一过程,青壮从商去,有朝一日父母年老,茶园也不愁没合适的人承接,不愁茶园资源的合理收益得不到保障。
有专家称,茶园连片适度集中,过渡到由种茶能手耕作管理,是未来茶乡发挥有限茶园资源效益的一个方向。通过公开、透明和信息对等充分的市场,达成茶园的适度集中,并寻找到合适的经营者,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茶园流转市场如何设立,流转制度和运作程序如何建立,涉及法律、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等多方面问题,需要在必要性、可行性方面进行大量调研,才能得出结论。与此同时,市场功能如何设置、信息如何搜集、市场机构能起什么作用等技术细节的论证,也同样十分重要。
不过有一点是专家和受访者反复强调的,那就是土地流转。这是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一个方向。安溪关于茶园流转的工作,迟早也将涉及。相信有了茶园流转市场,能解决的问题,肯定不止于目前受关注的几个有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