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优势。随着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茶叶的质量也就成了进入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张“门票”。松阳发挥国家生态示范区的优势,实施了标准化生产,茶厂优化改造,安全检测,原产地保护等措施,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制定了松阳银猴等名优茶生产标准,改进传统加工工艺,鼓励精深加工。生产销售过程,引进和推广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替代农药,推广的茶树害虫信息素诱捕技术,成为全国最大的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基地3.7万亩,茶叶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78万亩,提高了茶叶内在品质。同时,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部门加强日常对农资经营点、茶叶加工厂、茶叶市场进行检查监控,保证茶叶生产的标准化和无公害化,使松阳茶叶生态特色体现的更加突出。去年3月24日,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主持的全国惟一一个绿茶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关键技术示范基地的10500亩茶园农残合格率达100%,这是2006年陈宗懋院士承担这一课题后,选遍全国绿茶产区后唯独看中松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种植基础而在松阳建立了基地。
产业分工优势。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就要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分工体系。松阳在这一方面已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在茶产业发展中,松阳坚持产业化发展思路,推进茶叶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刚开始发展茶产业时,松阳千家万户种茶、制茶,全县大小茶叶加工户450多家,上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由于基础差,生产条件不一,生产标准不一,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松阳及时把重点由扶持基地建设转到扶持茶叶加工企业上来,制定加工生产标准,建立专业合作社,进行行业管理,生产经营逐渐向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组织过渡,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分工更趋细化,种茶的只管种,制茶的只管制,售茶的只管售,还出现了全国茶区少有的茶青市场,全县建立10多个专门交易茶叶青叶市场,通过茶青市场,茶农与加工企业实现了“原料”交易。产业分工的形成使茶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既有专业分工,又紧密相连,促进各环节做大做强,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松阳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松阳在茶产业培育中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过程中所凸现的比较优势,使整个产业正向“一县一地”这一区域品牌迈进,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发展或不能快速推进发展的问题,那就是茶产业企业规模小,缺少辐射力强,带动力大乃至在全省有影响的规模龙头企业;松阳悠久历史与茶产业相融和的茶文化挖掘不深,产业缺乏文化内涵;品牌打造未真正形成合力,未形成政府企业齐心协力的创品牌机制和意识;产业规划和茶叶品种未明确确定生产区域;缺乏行业管理,产业管理松散。为此,笔者认为要打造“一县一地” 现代农业区域品牌,松阳的茶产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茶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成立茶叶产业协会,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提高茶叶生产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以及从业人员的商道、商德。
二是提高企业加工水平。以初制茶厂优化改造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全面推行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技术条件地方标准,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建设,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QS认证,着力解决茶厂加工设备陈旧,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问题,提高茶叶加工清洁化水平。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接轨国际的要求,加快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产地环境标准,使茶叶标准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培训和源头生产监管,推进茶叶产品和产地质量认证,扩大无公害茶叶,有机茶规模,推动茶叶质量全面升级。加强农科教协作,重点良种品种开发、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病虫害监控与防治、机械化采制、精深加工等领域组织联合攻关,研究和开发名优绿茶采摘机具及其配套技术,解决旺季“采茶工荒”的矛盾。
四是挖掘松阳茶文化。茶有灵性,文化为魂,松阳历史悠久,茶与文化的缘源颇深,要将松阳茶叶与松阳古老而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俗饮茶法,以及流行在当地的茶风情结合起来。要做好叶法善这位唐代道教名家种茶作贡这篇文章,丰富松阳茶叶的文化内涵。另外,要做好松阳特色的地方民俗茶文化的宣传,使松阳茶叶扎根于消费者之中。
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按照茶产业与茶文化有机结合的思路,充分利用茶文化底蕴深厚的比较优势。转变以往品牌宣传的运作模式,改政府“独打”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模式。政府的行政拉力主要用于规范管理和产业规划。政府资金用于品牌宣传的奖励,培养企业开拓市场、宣传自我的能力。同时,要拓宽品牌范围,把产业品牌的打造作为重点,围绕“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建设,提高松阳在全国茶界的知名度。
六是制定长远规划。一方面根据工业发展的规划,科学制定茶产业的规划,尤其是区域布局,避免工业污染茶业的现象发生,做到两不误。另一方面,根据不同茶类按不同的立地区域种植,平原发展早春茶,山区发展优质茶,不同的茶对立地条件、气温、湿温、生长期等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不按规律种植,就社会影响茶叶的品质,最终影响松阳茶叶的声誉。此外,要立足松阳,跳出松阳发展茶产业,鼓励能人企业县外发展,借别人的“地”种松阳的茶,扩大松阳茶叶的规模。(作者单位:松阳县委办公室)(原题为《松阳打造“一县一地”现代农业区域品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