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流韵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7039 次
编成。内方 编方眼,三角形交错。外用双篾,宽篾作经线,细的单 篾编织,交替压作经线的双篾,编成方眼,要玲珑好 看。篮高1.5尺,长2.4尺,宽2尺;篮底宽1尺,高 2寸。   

  (28)巾:类似布的粗绸,长2尺,应有两块交替使用,清洁茶具。   

  (29)扎:茱萸木夹棕榈纤维,捆紧,成大笔形,作 刷子用。   

  可见到了唐朝煮茶、饮茶的用具非常繁杂,一般 老百姓不大能办到。   

  唐时,生活讲究的家庭都备有24件精致茶具, 为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同时还有收藏器具 的精巧小橱子,可以携带,以便与人斗茶。当时皇宫 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而民间却以用陶瓷茶碗为 主。那时瓷制茶碗主要的有青釉、白釉两种。   

  我国古代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很考究,人们把 茶具列为品茶必要的艺术条件,也是客来敬茶的重 要工具。   

  唐李匡义《资暇集》:“崔宁(蜀相,李豫大历末即 公元775年入朝——作者注)之女,以茶杯无衬,病 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 央,其杯选定……人人为便,用于代,是后传者更环 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是茶杯有底环的开 始。   

  南宋时代多饮团饼茶,饮用时需要将团饼碾研, 过筛,而后烹煮。南宋《茶具图赞》记载的十二先生。 即备茶和饮茶时用的十二种茶具。它们是:韦鸿臚 (烘茶炉),木待制(木茶桶),金法曹(碾茶槽),石转 运(石磨),胡员外(茶葫芦),罗枢密(茶罗),宗从事 (棕帚).漆雕秘阁(茶碗),陶宝文(陶杯),汤提点(茶 壶),竺副师(竹筅),司职方(茶巾)。用紫砂作茶具始 见于北宋欧阳做《和梅公仪尝建茶》诗:“喜见紫瓯吟 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紫砂茶具中以茶壶最为名贵,宋代诗人苏轼谪 居宜兴时,提梁式的紫砂茶壶,被命名为“东坡壶”, 沿用至今。1968年南京吴经墓中发现紫砂提梁壶是 明嘉靖(公元1543年)殉葬物,已是希罕古董。   

  宋时皇帝御前赐茶,皆不用盏,而用大汤瓷,其 色正白。但其制样,似铜叶汤瓷耳,铜色黄褐色。《东坡后集》从驾景灵宫诗曰:“病贪赐茗浮铜叶”,说的 就是这个意思。   

  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 敞小底,有黑釉、酱袖、青白釉及白釉等多种。 宋朝烧制茶具著名的产地有五大名窑,即官窑、 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 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 (古属汝州);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古属定州,故 有定窑之名;钩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禹县古名钧州 而得名。   

  宋代饮用末茶,多采用盅或盏,盅托就更为普 遍,而制作比唐朝精细多姿。宋代以后,我国饮茶方 法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改变,已开始不加调味 饮茶了。茶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杓和茶瓶 等;饮茶大多不用碗而用盏。茶具所用材料除普通陶 瓷外,也有用金银的,人们当以“金银为优”。到了元 代、明代除边疆人民饮茶用煮饮外,散、末茶的饮用 增多,不用煎煮而用“撮泡”,即开水冲泡,茶具种类 简化,而质量却有提高。   

  茶具以“瓷器为上”,“黄金为次”。清代以后,除边疆少数民族外,茶具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玻璃器为主的局面。

茶具的演变

  《癸辛杂识》称:“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衡器上记数之识点叫星,用金银时代,即以星为数——作者注)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务,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越南仲丞相帅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   

  《清波杂志》曰:“凡茶宜锡,窃意若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贴以纸则茶味易损……” 宋末开始,发明蒸青散茶制法。饮用散茶时,不碾成碎末,全叶冲泡,不用盐调味,重视茶叶固有香味。蔡襄在皇佑元年至五年(公元1049~1053年)间写的《茶录》是当时的代表作,在下篇器论中,详述了茶焙、茶笼、砧椎、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的性质用法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元代茶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这时江西景德镇青花瓶异峰突起,闻名于世。青花瓶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天目茶碗也传至日本,12世纪至14世纪,日本佛僧到我国天目山佛寺留学,曾带回天目山的茶碗,这种茶碗施有黑釉,因此在日本,人们把这种带黑釉的陶 瓷通称为天目瓷。天目茶碗有黄天目、白天目、黄践、 曜变、油滴鳖盏、灰潜兔毛盏等。   

  宋代以后,饮茶偏重于品,茶具有了较多的变化。许次纾《茶疏》道:“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明代时,品茶瓷色尚白,器形贵小,当时许多的 瓷窑多生产小而精巧、色白的茶具。同时还出现了一 种“茶洗”,形状如碗和孟,底部有孔,是饮茶之前用 来冲洗茶叶的。16世纪中国瓷器出现在法国市场, 致使法国人惊叹不已,大加赞扬。明代中期以后,又 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 相继而起。   

  近年来,在浙江上虞出土了—批东汉(公元25 --220年)瓷器,出土器物中有碗、壶、杯、茶盏、托具 等。经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浙江考古单位鉴定,认 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器。这对研究古代青瓷茶具 有重要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