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长,去了一趟江浙,还专程到宜兴走了一圈。宜兴是紫砂壶的产地,而紫砂又是中国茶具的典型代表。虽只是匆匆的跑马观花,但是对紫砂却开了不少眼界,感觉对茶具和认识又上了一个层次。百闻不如一见,这话是真理。
国内各地,最讲究茶具的是潮汕,喝功夫茶,茶具必须是成套的,否则茶就失味。近年来,港台也开始讲究茶具,不厌其精。尤其是紫砂茶具,更是被港台捧得价格一路狂升,目前已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天价。在宜兴走访了几家大型紫砂店,茶具中出自于工艺师层次的新品,价格都在四位数以上,而工艺美术大师与名家,都有是一把紫砂至少价值一辆桑塔那甚至别克,闻之令人咋舌。
这两年国内茶文化升温,紫砂茶珍市场也遍地开花。宜兴有至少上千家紫砂商店,满街满巷都摆着形形色色的紫砂,这些茶具从宜兴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不少人虽然收藏紫砂茶具,其实并不用来品饮,而是摆在多宝格里赏玩。毕竟,花了成千上万购置的宝贝,谁人舍得拿出来沏茶倒水?不过,这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误区。因为真正的上好茶具,只有常用,才最能发挥出其价值,而紫砂茶具尤其重视养壶,也即必须常用摩抚,壶的品相才历久弥新。
在宜兴街上走过,看着摆得满世界的紫砂,悟出一个道理:古董瓷器之所以价格高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损坏率极高,很难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自明至清以及民国以来,几百年来,宜兴所出紫砂茶具简直如恒河沙数,而今完璧复有几何?
这样看来,以收藏为目的买紫砂茶具,实在是一种愚举,因为紫砂易破损,只要不是在博物馆里由专业文物人员保管,就早晚会磕着碰着,而令其价值一落千尺。紫砂茶具用来沏茶品饮效果确实好,但是若把它作为保值投资对象,则未必高明。古人达观,知世事无常,便提倡“且尽杯中物”,借用在这里,就是有好茶具抓紧使,如果买到的紫砂壶,连内壁的紫砂粉末都保持原样,那就有点辜负如此佳器了!唐诗有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