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夫茶工艺应代代传下去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4482 次
最旺时50多个炭炉24小时焙茶,制茶工人实行三班倒作业。1991年茶厂最鼎盛时,一年出口2771吨、创汇591万美元,生产工人达到300多人,另有固定的拣茶工100多人。

是为数不多的“茶叶加工技师”

陈仁人于1966年便入行茶业,在汕头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属的“茶叶加工场”从事茶叶烘焙、炒茶、绿茶车间及发酵工作。1975年到2005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陈仁人担任焙茶车间主任24年,指导发酵、生产指导工作四年。陈仁人师傅熟悉和精通茶叶的烘焙技术,以及的渥堆发酵技术,1991年被评为“茶叶加工技师”,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技师。

陈仁人早年的木炭焙技术来自茶叶界老前辈陈思安、周锡琛所传,后来还得陈汉强老先生的指导。陈师傅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潮汕工夫茶工艺最为繁荣,潮汕工夫茶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新、马、泰为主,西欧、美、日、东南亚各国,几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潮汕工夫茶。后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因种种因素,潮汕工夫茶精制工艺逐渐式微,以至大多数人以为使用工夫茶具泡出来的便是潮汕工夫茶,随着产业的衰落、人才的流失,制茶老师傅在世者寥寥,拥有“茶叶加工技师”衔头的只有四、五人,潮汕工夫茶工艺后继乏人,潮汕工夫茶的制作流程、包括重要的炭焙环节也逐渐失传。

希望潮汕工夫茶产业能振兴

据介绍,潮汕工夫茶的制作以半发酵乌龙毛茶为原料,一般分为筛、拣、焙、拼和等环节。筛茶主要是把毛茶分为粗、中、细、片、末不同等级,以便于分号加工。拣主要是拣去杂质、茶头、茶梗。拼和则是对不同产地、季节、不同品种进行取长补短。焙茶是整个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这是一项整美茶叶外形,提高茶叶色、香、味、韵,改变和增加茶叶所含化学元素,使其对人体更加有益的技术。传统的焙茶是把茶叶放在竹笼,用木炭烧红,盖上烧过的谷壳灰,进行阴火焙。这项技术对火温火候、操作手法要求非常高,全凭实践经验,是真正的“工夫”。经传统精制的“工夫茶”条形紧结,色泽油润,香气清爽细腻,汤色明亮,有熟花香韵,回甘力强、耐冲泡,是潮汕工夫茶最大的地方特色。

对于潮汕工夫茶制作工艺的传承,陈仁人师傅忧心忡忡,他说,过去的师傅们较为保守,只有勤沟通才能得到指点,而现在“潮汕工夫茶”工艺不为人们所了解,要找到既有一定悟性、又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来传授更是不容易了,他希望潮汕工夫茶产业能重新得到振兴,把潮汕工夫茶的特殊制作工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