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正气堂”的管理人员介绍,“正气堂”是清初为纪念文氏始祖、文天祥唯存之孙文伯平而创建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整座建筑物倒塌,直到1998年才重建。现在祠堂内的“龛图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重建“正气堂”时村民在一池塘边意外发现的。
英雄孙子当年避难凤凰
文天祥后裔怎么会出现在凤凰深山?
记者从正气堂内的文氏族谱得知:文天祥(1236 1282)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字文山,封信国公,南宋右丞相,来潮抗元,于海丰县五坡岭被执,受囚燕京,坚贞不屈,写下《正气歌》,在柴市就义。文天祥29岁产男文道生。南宋危难之际,文道生令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文伯平逃难到丰顺县。文道生病故后,1292年,遗子文伯平为避祸移居到凤凰山下埔村,以打铁兼务农为生。如今,文伯平的墓仍然完好保存在下埔村,墓碑和墓体未曾受损。
就这样,文氏后人一代一代繁衍,如今,文天祥的后代分布在潮州、普宁、丰顺、陆丰、汕头、福建东山、海南以及台港澳和海外12个国家,而最集中的聚居点就是凤凰镇下埔村,3500人几乎都是文天祥的后裔。
1998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三日,文氏祖祠重建竣工,此后文氏后裔都以这一天作为纪念先祖文天祥的日子,除了下埔村外,江西吉安、广东普宁、丰顺等地的文氏后人都会来到正气堂祭拜先祖。
子孙低价变卖先祖手迹
凤凰山的文天祥后人都有一份深深的遗憾:文氏祖祠内没有保存文天祥的任何遗物,只因在十年前,唯一的文天祥真迹被一名文氏后人卖走了!
据了解,村民文衍祠保存有文天祥的亲笔书法作品,1995年,由于家境贫寒,他将这副真迹卖给了一名外姓人韦逸隆,当时的成交价仅仅几百元!后来韦逸隆又将这一珍贵手稿转手卖给一名专门收购旧货的小商贩。很快,这名小商贩将手迹送到广州,请专家进行装裱,同时进行鉴定,证实了该书画确实是一代名相文天祥的真迹!
此后,手迹又几经周折,被人带到香港准备出手。或许是文天祥真迹注定最终不会外流,在香港,一名文氏后人文富稳接触到该真迹,在了解到该作品来自潮州凤凰山后,他马上用12万港币将作品买了下来。后来,在东莞举行的一次文天祥文化基金大会上,文富稳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期间,他找到了同样与会的潮州凤凰山文氏后人文壁臣和文定洪,刚刚说起这幅画,文壁臣就着急地说:“这幅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