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杭州茶的渊源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4498 次
峨眉,他沏过毛峰茶。在蒙山,他泡过蒙山茶……在品评尽了天下名茶后,苏轼因此感叹道:“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煮茶,十分讲究,他时常对人说:“精品厌凡泉”。在他看来,凡是好茶,一定得用好泉烹之,否则就可惜佳茗了。即便是用上好的泉水烹茶,但苏轼也认为烧煮的温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他的经验是水初沸时烹茶为最佳。为此,苏轼在《试院煎茶》一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另外,苏轼对烹茶的器具也是十分地讲究的,在他看来,用铜壶有腥味,用铁壶有涩味,惟有用定窑烧制的兔花瓷盏煮茶,才可保证茶味的纯正与地道,也才能满足对茶的真正玩味与品尝。对于这一点,苏轼自己是有诗的:“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被贬谪黄州的时候,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饮茶就成了一件难事。为了解决生活和饮茶的事,他就托朋友从官府那里弄了一块荒地。地搞到手后,他除了种些粮食外,就是用它种茶。他因此吟咏道:“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苏轼除了饮茶品茗外,还借咏茶的诗文来抒发人生的感慨和命运的不济,甚至讥讽那些以佳茗进行投机钻营的势力小人:“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