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境地”明禅机
禅宗不立文字,以坐禅内观为宗旨,鼓吹在棒喝之下顿开茅塞,在以心传心之中见性成佛。
怎样修行呢?关键是坐禅。禅宗极重坐禅,要求僧人在坐禅时集中思想,专注一境,以达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
长时间打坐,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饥饿不论,睡意袭来时也是难以抵挡的。于是,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便成了僧人所必需而且又符合教义戒规的最佳饮料。
在唐代,僧人饮茶已成风气,但真正从坐禅饮茶中体味到茶禅一味、茶禅相通境界,道出茶禅真谛的,还是夹山善会和尚。《祖堂集》有过这样的记载:
一日,夹山和尚问师父:“如何是夹山境地?”师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夹山风景,其实是不正确的。
“夹山境地”真正的含义,是夹山和尚从饮茶中所领悟到的禅机、禅理或禅意、禅境。夹山和尚因茶悟道,得夹山境地,对禅宗机缘启迪尤深。唐五代禅宗中的“夹山境地”,是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茶禅机缘、茶禅境界,所以,后来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在这里,禅师实际上是借景绘意,即夹山和尚因茶悟禅所达到的意境―――一种清寂明净、纯洁秀美的情趣,一方自由自在的身性的天地,一座无拘无束的心灵的家园,一种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的境界。
圆悟著书《碧岩录》
斗转星移,朝廷更迭。到了宋代,夹山又出了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
圆悟克勤少时出家,后住持夹山灵泉禅院。圆悟对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一书十分推崇。
他对该书加写了三个方面的文字:一、垂示,放在每则公案之前,大抵有概括和引入的作用。二、着语,放在原公案和雪窦颂诗的每一句下,相当于夹批夹注。三、评唱,分别放在公案后和雪窦颂诗后,对公案和雪窦的“颂古”加以阐释和评论。如此,便成《碧岩录》十卷,书名即出自“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