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又不同义却同形的“当用汉字”。这种保守的文字学理念,让人感到日 本有意把文化像和服一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让别人很难看透和了解它,而它却可以轻易地闯入别国的领域。它的化妆与和服更是折射出这种阴暗心里,看过“艺伎回忆录”的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脸上要抹无数层的粉底,使人像演戏一样有极强的舞台感;和服里三层外三层的复杂性,没有2个以上人的帮助休想穿上身或者脱下来,以致那位大臣费了不少功夫也没有能得手。
茶道就更不用说了,烫刷子、烫碗、烫壶、烫杯子,边烫边刷,边刷边烫,捧着杯子里那少得可怜的茶汁左转右转地才能抿一小口…一大套仪式下来都转晕了,谁还说得清茶的品相、色泽和韵味?
世界上稍微有点名气的茶叶和茶具跟日 本都毫不搭界,它却装模作样地在那儿玩深沉,不免感到相当滑稽。可怕的是,我们的一些人也拉“茶文化”虎皮做大旗包着自己去吓唬那些附庸风雅或无知的人,光说这是多么悲哀呀悲哀,是远远不够的。您说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