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最宜蟹眼汤
发布时间 2009-07-03 浏览 22712 次
用电脑来检索,然而单凭笨办法,一连串的“蟹眼”,还是列队而来———

  宋徽宗《大观茶论》:凡用汤以鱼目、蟹眼并跃为度。

  苏东坡《老饕赋》: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

  陆游《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雷鸣兔毫霜。

  蔡襄《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泉水煮。

  许次纾《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风松声……

  足见,“蟹眼”这个词,在古人的茶论或茶诗中,早已成了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蟹眼”之外,还有“鱼眼”,两者的关系,黄庭坚说得再明白不过:“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而撰写《茶疏》的许次纾,对此解释更详:“水一入铫(壶),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以当时。大涛鼎沸,旋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古人行事,往往以情趣为出发点,他们在“蟹眼”的取向上,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