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形成了后来 所说的广州“夷馆区”。这些夷馆,全都滨河而建。据记载,鸦片战 争前夷馆区的“夷馆”,从西向东为丹麦、西班牙、法国、美国、奥 国、瑞典、英国及荷兰的“工厂”。在这条狭长的街道上,有十三座 建筑,故名“十三行街” ①。这些工厂,起初主要是作堆放
茶叶的货 栈,后来除存贮外,更重要的是用来进行筛选、拼配和分装等等,就 变成名符其实的
茶叶加工厂了。广州的这些工厂或货栈,由于鸦片战 争后通商口岸增加,不久均关闭了。至于这些工厂在鸦片战争前有无 使用机器?已无法查证,但即使还未用机器,其经营管理,也当会吸 收一部分西方近代管理科学技术成果的。
西方在我国领土上使用轮船运茶和机器加工茶叶,最早的记载, 是上世纪60年代由俄国商人在汉口开设的砖茶厂开始的。1861 年,俄商在汉口所开的砖茶厂,其初也完全是按我国传统工艺和设备 设计的。但他们不久就发现,我国原来生产砖茶的设备效率太低,把 他们工业中使用的蒸汽压力机,首先移用到砖茶生产,替代我国旧的 “木质平压机”。这可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