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战前后我国茶叶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3350 次
》载:“红茶 出于梅洋及西路诸山,前数十年为盛,今亦锐减矣。” ②民国18年 《霞浦县志》称:“茶季金融,颇足裨内山之生活,惜近来茶市衰 矣。” ③又《古田县志》也载:“迩来有名于社会者,只九都之乌 龙,十七都之水仙而已。……此外,如大东区鹤塘、杉洋、邹洋等乡 制造绿茶,尚有运省销售,然不及从前远矣。” ①等等。这些史实一 致反映虽然清末民初社会上振兴茶业热了一阵子,但至20年代,我 国茶业衰败的情况,仍未见有多少好转。

  这一时期茶业不振,各省茶界特别是爱国青年知识分子要求复兴 茶业的努力未泯。如1922年,留学在日本的吴觉农先生,心系我 国茶业,还有根有据,详详细细,特地写了一份3万多字的极为全面 的《中国茶业改革方准》。在这份对我国后来茶业改革有重大影响的 建议中,作者对我国茶业发展的历史实际,我国茶业失败的原因及振 兴的根本方策等等,都作了全面分析。他所提出的振兴茶业的第一方 策,就是“茶业人才的养成”。所以,在北伐前的八九年中,我国茶 叶生产和出口方面没什么建树,但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